房讯网讯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于商业地产的整个行业都会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进一步加速商业地产行业洗牌。
自疫情发生以来,商业地产包括写字楼、产业园及上下游企业防疫复工两条战线免租减租损失严重,经营受阻业绩停滞。疫情之下,商业地产行业、企业受到哪些影响和冲击?商业地产企业从业者应该怎样应对和反思?商业地产市场未来有何预测和展望?
为此,全联房地产商会写字楼分会联合房讯网开展“新商办50人专题采访行动”,邀请50位商业地产行业内的公司老总、专家学者、研究机构和代理机构,围绕影响和冲击、应对和反思、预测和展望等为商业地产行业平稳发展提供真知灼见。
我们期待与大家共享思想,共克时艰。
一、影响和冲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大悦城控股北京大区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中粮广场总经理孙天立:
影响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市场需求减少,受疫情影响一季度区域产业引入、客户选址将会暂缓或延后,实际看房量减少;第二、承租能力减弱,部分行业中小微企业实际经营收到冲击导致租金支付和续租租金承载能力下降会有降租需求,楼宇将面临保业绩和保品牌的选择;第三、需求行业可能发生变化,大型人员密集型行业、共享办公等未来楼宇业主会慎重引进,而国企、金融、科技、医药等企业由于稳定性强,仍会是需求主力;第四、对于调整期楼宇来说,疫情会加速楼宇调整和产业疏解,楼宇运营方可以结合防控要求和合同履约情况进一步筛选出未来长期合作伙伴;第五、楼宇运营者大多数也属于中小企业范畴,在防疫成本、贷款成本和企业税收成本压力下,面对入住企业减租需求也很难推出帮扶政策,急需政府相关部门在企业经营各个环节给予减税降费支持。
全联房地产商会副秘书长兼房讯网董事长刘凯: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于商业地产的整个行业都会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进一步加速商办地产行业洗牌。疫情之下,对商业办公是遭遇之战,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对联合办公是争霸之战,狭路相逢勇者胜;对长租公寓是生死之战,全力自救向死而生。
誉翔安地产执行合伙人王珂:
商务楼宇市场从2018年开始逐年走低,是由全产业收缩的基本盘决定的,本来是个缓慢下降的过程,这个过程也会伴随着新老产业进行交替。但突发的疫情,对市场起到了加速衰退的作用,而新的产业跟不上,这种企业端的变化也就导致办公楼宇的新需求跟不上撤退的速度。以北京为例,尽管产业园承接了一部分传统办公楼的需求,但总体仍然是缩量价跌的。所以疫情之下,客户市场必然是萎缩的,放在短期(3-6个月)会是现金流质量差的企业开始退租裁员清算。反映在空置率和租金上,以北京为例,应该空置率在16%的基础上放量下跌到20%以上,价格也会继续下调,但因为租约的缘故不会剧烈下跌,最多下调10%。放在中期(1-2年)来看,如果呈现空置率快速提升的超跌现象,伴随着疫情缓和,会慢慢回升,但价格不会反弹。
亚太商业不动产学院院长朱凌波:
影响和冲击可分为短、中、长三种状态,长期影响在6个月以上。即使疫情彻底结束,工作和生活全部恢复,原来存量的写字楼和产业园市场也会出现30%乃至更高的闲置和空置。再加上疫情后遗症形成的对写字楼和产业园在空间、环境、安全、环保和智能化的升级需求,会增加存量市场的追加投资或一定比例被淘汰。如果增量部分在这创新方面抓住机遇顺势而上,必将使未来的写字楼和产业园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和严酷!清盘破产、断士断臂、优胜劣汰、收购兼并等现象和事件会层出不穷。
金融街北京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亮:
商办市场的市场格局、客户结构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阶段性的问题暂时替代了一直存在的竞争及供需形成的结果导向,举个例子,显然周边大体量的产品入市对运营初期的项目影响会更大,影响周期也会更长。分城市、分区域的表现各不相同,已经定型的城市核心的商务市场形态依然稳定并持续发展,积极方面一是产业的聚集效力会放大,符合发展需求的产业、产品的竞争力提升,二是城市及项目核心的竞争力受生活配套、医疗配套等因素影响凸显;三是办公环境和企业人文会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有利体现。受到极大影响的包括配套商业、踏空未来行业导向的初创企业,面临巨大的经营甚至生存压力。
中海商业北京公司总经理李佳林:
疫情直接导致人员流动性降低,从而影响购物中心、酒店等业态的客流,造成商户、资产经营者或持有人的经营受到严重冲击。写字楼同样受疫情影响,新租客户无法到访实地看房或因装修节点延迟无法锁定起租日,部分企业经营出现短暂困难,造成资产收益的不确定性增强,将对本年资产收益产生一定影响。但从长期来看,需求仍然存在,随着防疫工作的深入开展,全社会各行业复工复产,商办资产的经营必将恢复至常态。
国贸物业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魏凯: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阶段性、暂时性的,相信我们一定能很快战胜困难,继续保持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我相信疫情不会影响这些企业在中国投资经营的决心和信心。截至目前为止,国贸尚未出现因疫情造成写字楼租户退租的现象。
高力国际华北区董事总经理严区海:
针对北京的甲级写字楼租赁市场来看,我们的基本判断是疫情对于整体市场并没有决定性影响,其影响更多是在市场参与者的活跃度和市场节奏变化而已。市场需求短期受到抑制,随着疫情逐步结束会恢复到正常水平。危和机从来都是同时存在的,线下商业活动被疫情冷冻的同时,线上商业活动却更加活跃。有意思的是,此次疫情向整个行业进行了一次行业数字化的"路演",这次被迫的"数字化大练兵"涉及写字楼市场很多方面,例如远程办公,疫情防控,房源展示,线上带看等。相信此次疫情会让整个行业看到数字化和线上化能力的重要性,此次疫情将对于整个行业的管理运营,甚至是公司组织架构等方面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信资本房地产部执行董事、IFFRE国际金融地产联盟常务理事张平:
总体而言,写字楼面临的是疫情和经济环境综合效应的影响。疫情对写字楼的影响相对于购物中心、百货商场等商业物业有明显的滞后效应。餐饮业、旅游业、零售业等服务业先受影响,之后可能传导到某些生产服务业。影响的程度更多取决于本次疫情时间的长短。经济有自己运行的规律,传导需要时间。疫情影响到写字楼需求端,以2003年非典及2008年经济危机的经验来看,滞后的规律是通常是6个月左右的时间。如果说中美贸易战是长期影响的话,希望疫情的影响是短期波动的,但疫情导致中小企业的经营压力对于部分写字楼需求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会持续。本次疫情之下,相比中小企业而言,大型企业压力相对可控。从写字楼面积需求行业角度看,TMT行业、医药行业这些可能受益的行业,未来进而稳定或增加面积需求。传统写字楼的韧性行业如金融、专业服务业相对而言抗压能力较强,预计需求会保持稳定。
曲江新鸥鹏文化教育控股集团河北公司董事长杨超:
本次疫情,对房地产行业、房地产企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就房地产行业而言,对商业地产、产业园的影响应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大的。同时,其也面临着严峻考验和行业洗牌。
首先,从短期来看,由于市场需求减少,空置率攀升、空置周期提高,客户萎缩且承租能力减弱等因素,对中小城市市场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冲击,中小企业更是面临经营风险和生存问题,一些抗风险弱的企业或面临破产倒闭的困境。然,就中长期而言,阶段性的影响不会改变长期向好的基本面,行业依旧是平稳发展。
再者,当疫情过后,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工作方式和健康理念等方面,均对商业地产、产业园也将造成转折性影响和历史性冲击。
第一太平戴维斯高级董事温书阅:
本次疫情将在短期内对商业地产造成巨大的冲击,空置率上升和租金的下跌会成为最主要的表现。但对于不同类型的物业,其影响结果也有很大差别。对于已经处于稳定期的存量楼宇来说,在疫情期间,无论是业主还是租户,续租将成为其最好的或者唯一的选择,原本有搬迁需求的企业在此阶段更倾向于续租,尤其是2020年上半年租约到期的租户,从理论上不具备搬迁的可能性,尽快与原业主锁定续约合同是其最好的选择。对于稳定期的存量楼宇业主来说,此次疫情反而会成为一个争取未来两年租约结构稳定的重要契机。对于新建楼宇或者预租期楼宇来说,负面影响较大。楼宇的交付时间被迫延后,已经签约但还未开始装修的租户,或者装修过程中的租户都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同时业主也将面临巨大挑战,包括是否对上述租户提供优惠或租金减免,疫情期间的推广,空置面积的去化等等都将是值得深度思考的问题。
万商俱乐部创始人、中城商业研究院院长杨泽轩:
本来2019年,因中美贸易战,加上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全球产业链调整,写字楼呈现供大于求,空置率走高至20%左右,租金价格也一路走低。
这次疫情,对国内实体企业影响巨大,据中金研究分析,预计2020年GDP增速在2.6%。个人判断,失业率大幅攀升,实体企业困难、倒闭会是大概率事件。同时新冠疫情预计将对写字楼市场的供需两端产生影响。就供给面看,预计约有10-20%写字楼新增供应将延迟交付,就需求面看,2020年一季度全国办公需求预计下降40%左右,在之后的几个季度中,随着疫情的减弱及金融、科技等行业新增长引擎的推动下,需求将会逐渐企稳并出现一定反弹。预计全年写字楼市场净吸纳量比2019年会有20%-30%下降。全国空置率将升至25%-30%左右,租金整体仍呈现跌幅。
二、应对和反思: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当代置业执行董事兼总裁张鹏:
房地产行业历经这么多年发展,虽整体平稳,但其实步步是险棋,环环是险关,处处是险滩,企业的增长之路也是荆棘密布,问题丛生。一"疫"未平,一"役"又起。阶段性问题总会得到解决,我们更加关注房企面临的中长期生长问题。用具有快速行动力的组合策略解决短期问题,差异化竞争力解决长期生长问题。既着眼当下的"战疫",更重要的是中长期"战役"。着重在四个方面提高企业的免疫力,下足苦功夫、笨功夫、硬功夫。
第一,深淘滩,找短板。房地产行业从过去粗放增长转向了精益管理,又重新回归产品本质、经营本质。不可预知的外部事件,更加突出了企业精益管理的重要性。企业需要建立并持续优化适合企业特质的流程与运营,实现企业经营、项目管理全周期的精准、高效。注重企业管理能力、决策科学性的提升,降低不必要成本、费用的支出,让人、钱、企业更有效率。
第二,抓住政策窗口,优化资本结构。随着近期一些利好政策的释放,房企应该紧抓融资窗口期,合理铺排全年现金流,完成新旧债务的替换,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资本结构,保证现金流的安全、稳健。
第三,数字加持,营销创新。在疫情爆发后,房企采取了一系列创新营销策略,包括线上+线下结合,无理由退房等等,政策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检验。房企应该开始谋划疫情结束后,如何快速的将现有的线上意向客户实现快速转化。预计本轮疫情抑制的需求将会有回补的需求释放,企业应提前做好开盘准备,抓住回补放量机会,促进项目的销售去化。
第四、保持竞争力,提升风险抵抗能力。房地产已经由粗放的"旧三高"(高周转、高杠杆和高去化)转向精细化运营的"新三高"时代。强调建筑的高舒适性、空间的高活力度和产品的高价值感。疫情按下的暂停键也是行业纠偏的契机,房企应回归行业本质,打造差异化核心竞争力,只有差异化核心竞争力能够更加从容的应对风险,穿越市场周期。
中交房地产集团副总经理周济:
我认为在疫情之下,房地产从业者应吸取经验教训,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坚持对市场和行业规律的把握。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市场是企业的命脉,市场规律是企业发展的制胜法宝。市场是复杂多变的,但市场是有规律的,只有坚持市场导向,认识、掌握和遵循市场和行业规律企业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树立市场思维,研究市场规律,研判经济大势,按照市场和行业规律去投资项目、开拓市场、才能健康持续发展,转型升级,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二是坚持苦练内功,提高而核心竞争力。新冠疫情使人们空前重视住宅小区的健康标准,对城市安全、居住环境质量、配套软硬件设施、景观、楼盘容积率、户型设计、配套生活保障设施的条件需求将更高。地产集团也将抢抓机遇,寻求突破,力争打造主打绿色、健康、生态、安全概念的"新健康住宅"。
三是坚持行业自律、组织自律,注意风险把控。"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房地产涉及较多的环节和众多利益相关方,只有加强行业自律和组织自律,强化法治意识,守法经营,做有社会责任感的优良企业,才能构建完整、规范的诚信经营体系,建立健康可持续的行业发展环境。
四是加强房地产业务发展的系统性、前瞻性和持续性。房地产业务在战略上要立足长远,系统地全局考虑,保持企业文化、战略、品牌、合作伙伴等的连续性,通过深耕精作,系统性的积累、持续性的创新、前瞻性的研究和业务布局,实现业绩持续增长,市场布局的持续扩大,产品溢价能力的进一步增强,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大悦城控股北京大区副总经理余佳:
去年国家提出一个"六稳"政策,而其中的稳就业主要就是说产业地产,而稳金融对我们来说,原有的依靠地方政府和土地财政制造营收的方式很多都不适合了,今年更重要的是开发模式的选择,已经不能再依靠地方债了,急需一些创新。除此之外,应对此次疫情,国家也会出台各种激励政策,在财政政策中,国债会继续扩大赤字,继续基建拉动。而货币政策总体还是稳健的态势、合理充裕保障债务链条不崩断。在宏观政策方面,各地区也相继出台了一些"稳楼市、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旨在稳定宏观经济市场及房地产市场。但此次出台的楼市政策,也只是给房企纾困,加快房企复工复产,并不是楼市松绑的信号。
金融街北京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亮:
办公物业中自持租赁及投资型物业现阶段面临经营压力,客户结构的合理性、准入标准的执行状态会直接影响项目现阶段项目的稳定性。而运营状态的稳定性,恰恰是对产品定位、前期经营策略、客户结构合理性的检验。运营管理其中的现场管理及服务能力面临考验,管理专业化及服务能力的体现和提升,会成为现有客户关注的重点,成为未来潜在客户决策的标准之一。
亚太商业不动产学院院长朱凌波:
第一,风险意识:此次疫情给所有企业和个人都敲醒了丧钟即应对不确定性、黑天鹅事件和意外的前瞻意识和理性思维。之前无论是行业和企业都是秉持着积极发展和杠杆投资的理念和行动方式,过分放大了未来的良性预期和盲目乐观的市场判断,一直被投机主义和赌博心理及成功惯性等左右甚至误导。此次疫情的急刹车和冲击会令所有人都反思和警醒。第二,现金流意识:现金为王和现金储备甚少半年以上的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意识将成为企业决策的核心思想。更加客观和保守的投资方式和降本提效的现实主义乃至保守主义的管理运营方式将大行其道并成为主流。
金茂北京产城公司副总经理、金茂北京产城公司写字楼部总经理李华臣:
本次疫情,是检验物业管理水平的一次很好的机会。管理措施是不是到位,反应及不及时,办公客户会有明显的感受。对于管理好的项目,客户会有新的认知,客户粘性会进一步加强。而管理跟不上的项目,则可能成为引发客户迁出的一个重要动因。
华贸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集团总裁助理、商管总部副总裁郝群:
第一、企业的选址与租赁标准的再塑造是我们行业的机遇。选址要素从地理位置、交通、硬件、平面、租金等传统因素扩展到楼宇的智能设施,卫生服务标准、应急机制及服务团队素质等评价因素。第二、优质物业受到更大追捧。疫情使租户充分体验到办公类物业的硬件及专业服务水平是该关心的核心选址因素之一,相应成本付出都是值得的。第三、物业管理团队的专业水平与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成为租户满意度及新、续租的重要考核指标。第四、体现业主与租户、物业公司之间命运共同体的关系。
金地商置华北区域商办营销总监侯智猛: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北京商业地产的从业者首先需要的就是理性应对,保持信心,由原有的线下销售推广要快速的转变到线上推广营销工作,要坚信我们现在经历的这种转变,正是未来5年之内必须要转变和适应的营销方式,会成为一种常态,线上线下的融合将是未来的趋势。目前疫情下,商办市场处于寒冬停滞阶段,势必需要同行业内的从业者共同努力,资源互通 ,同时行业内势必需要搭建商办产品平台,客户平台,资源平台,让关注北京市场的商办客户尽快的释放出来,缩短疫情后的成交周期。
中国城智更新研究院院长陈方勇:
目前看大家采取的应对措施主要集中在测温、消杀、限流等防控措施和线上直播等电商化导流。说实话更多是心理安慰,不能产生多少实效。真正有点新意的反而是恒大的线上售房。我认为商业地产人的反思应该是向互联网行业好好学习,为何疫情反而变成他们的机遇,为何地产就总是无法真正拥抱互联网。
中耀盛世董事总经理马耀扬:
此次疫情给处于行业链条中不同阶段的各类企业也会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但对于整个行业发展也许会推动新的蜕变,营销模式、运营模式、服务模式、组织结构等在此次疫情过程中也给行业从业者带来很多新的课题和反思,对于行业的长远良性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第一、增强企业品牌塑造,吸引需求企业进驻。第二、强化线上营销体系,拓展创新营销模式。第三、运营企业降本提效、开发企业现金为王。第四、完善物业管理体系,提高楼宇运营能力。
CBRE中国区研究部主管谢晨:
此次疫情的爆发给写字楼和产业园的业主和租户都带来了策略性的思维转变。从租户角度看,疫情中很多企业都调整了办公模式以保障员工的健康安全,根据世邦魏理仕的调研结果显示,在上海有接近八成的受访企业在疫情中采用"灵活办公"模式。同时,租户对于楼宇中与健康、安全相关的软硬件指标关注度提升,并可能在未来更多地融入企业选址的考量。从业主角度看,楼宇物业管理能力成为此次疫情考验的首项指标,将智能的访客管理,高清洁标准、严格的空气质量监管等因素纳入物业管理的长期策略很有必要。在租赁策略上,通过提供灵活办公、精装修办公、多功能的公共会议设施、健身餐饮配套等以满足租户对租赁灵活性的需求。
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
疫情是不可抗力,对于企业来说是危险,短期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渡过这段艰难的时期。从长期看,需要顺应趋势,对业务作出调整,促进相关能力的建设、增强抗风险和穿越周期的能力。以中介公司为例,可以做好以下六大措施,帮助企业和员工渡过难关:第一,做好 组织文化建设 。第二,有选择地聚焦业务。第三,做好人员保留和绩效。第四,管理好业务指标。第五,调整战略及公司管理。第六,抓住特殊时期社区共建的机会。
三、预测和展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西南交大国际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鹏友会创始人蒋鹏:
从眼下看,企业内部调整难度不大,行业本身的变化,以及企业内部的调整在确定的可控疫情期间,以及结束后,只是带来重复的工作量。对于已经造成的内耗以及开源损失属于社会性问题,进行的裁员,降薪,减少渠道合作进行节流属于手段。
从长远看,企业经营风控的体系建立是重中之重的企业行为,这个行为带来的变化,对于行业乃至市场属于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提升企业经营安全意识,减少博弈决策,重视标准,重质量平衡规模,全面倒逼企业进入健康持续发展。如果这个行为成为现象,行业浮躁的风气会得到净化,社会唯利是图的行为自然会被遏制。
从管理角度,接近二个月的线上办公,对于企业主,高管,职员的工作方式,交流方式,思考方式,势必走向优化,高效;管理工具的应用跟开发,企业流程设计的改良和迭代势必进入常态化。
从企业商业模型的角度看,线下的客户,线上的流量的维护和运营,会逐步改变重资产行业习惯性依赖政策,金融的习惯,融合流量建立双腿直立行走的行为,加强风险把控。
从趋势预判的角度,有发展意图的企业,从习惯看政策辨别发展,忽略突发性风险的局限,会建立一套脱离行业的多领域信息模型体系,为发展决策进行甄别,达到护航目的。
大悦城控股北京大区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中粮广场总经理孙天立:
如短期疫情结束,则写字楼市场需求量下降,企业承租能力下降,将对上半年的出租率和平均租金带来下行压力,中小企业会产生违约和退租风险(免租期不是救命稻草)。如疫情时间延长,则大中型企业也会受到影响,部分楼宇"主力店"会有缩减面积风险,将会对写字楼未来一段时间产生影响。
目前办公方式将会对未来办公形式产生一定影响,但不意味着远程办公成为主流,目前的沟通成本和工作效率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今后,客户会更加关注楼宇健康,促进产品升级,楼宇更加智能化。科技类和环保类服务商将更多的参与到楼宇运营方案中。
中海商业北京公司总经理李佳林:
受本次疫情影响,虽项目收益受到一定影响,但商业地产行业的整体管理运营水平,特别是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为未来行业的长远发展、健康运营注入活力。
新设备、新技术的涌现与后期的应用将有效保障疫情防控工作开展。项目信息化、科技化管理手段的上线,为行业管理、人员生活方式转变带来变革的同时,也将提升项目的管理效率与效力并优化管理成本。
中耀盛世董事总经理马耀扬:
总的来说短期形势严峻,长期逐步趋稳。本次疫情对全国商业地产项目的营销节奏和销售节点均产生影响,预计疫情结束后的1-2个月内,市场会迎来一波集中需求释放,将成为年度营销的重要窗口期。
另外目前一线城市商业地产已出现部分优质商办资产低价入市的情况,国内外机构资本也会借此时期选择介入,年度大宗交易机会有望提升,房企应该积极提前做好营销准备工作,强化项目价值输出,及时把握时机去化,全年度商业地产销售或呈现价跌量升的趋势。
中粮·置地广场副总经理马佳音:
疫情之后,第一,经济压力持续下行和结构调整造成的产业办公行业两极分化局面,叠加疫情影响,愈发加快加剧;第二,升级场景,不断探索智慧办公。
健康和安全是客户长期永恒的聚焦点。受疫情影响,写字楼安全健康功能及对服务升级的需求被提到了新高度。如何提升场景营造能力,满足企业集中办公的俱乐部化需求;如何在5G时代的远程办公需求背景下,加强技术与硬件供给,也将成为写字楼运营团队持续关注的课题。
天润资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IFC项目总经理云虹:
2020年,北京甲级写字楼市场实际上仍是供应量攀升的一年,但此次新冠疫情将会造成有些项目的推迟入市以及租户搬迁计划的推迟。虽然市场上的办公需求本身没有消失,但是各类租赁活动均会因防控措施而明显大幅度减少,短期的现金回款压力也会导致企业的租赁决策延迟,原本已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的需求增长动力将面临更深刻的考验,加剧市场预期的下调。疫情如果很快得到控制,我们相信随着政府相应政策的颁布与经济扶持,会加快商办市场正常经营和市场预期的恢复。
远洋集团写字楼事业部副总经理黄志达:
预计下半年随着经济发展趋势和速度的变化,写字楼租赁市场将有所改善,但是项目整体收入的提升具有滞后性,预计2020年各商务楼宇的租金收入将有所下降,但年底的出租率和租金水平会有所上升。
金茂北京产城公司副总经理、金茂北京产城公司写字楼部总经理李华臣:
虽然疫情期间,大量公司启动居家办公,但居家办公短期内很难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部分行业除外)。
受疫情影响,行业会进入调整期,供给端会有部分项目减缓入市节奏,需求端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缓冲期才能逐步转暖。如果联合办公的运营方能够挺过本次疫情,未来对他们来说可能会有更好的机会,至少中小微企业中,会更多地选择更具有弹性的办公空间从而对冲风险。因此,标准写字楼配置联合办公产品应该更能顺应潮流。
誉翔安地产执行合伙人王珂:
长期看,广义的写字楼市场(含产业园)触底的标志,是各个产业龙头的企业借助国家扶持,通过资本市场输血完成资产负债表的修复,也就是刺激股价上升来实现产业再启动,所以需要密切关注国家在产业扶持、金融等政策和实际行动上。
现阶段是一个探底的过程,可能需要一两年,把市值夯实了,市场也就进入新的一轮增长了。
中信资本房地产部执行董事、IFFRE国际金融地产联盟常务理事张平:
呼吁减免商业地产业主方的"房产税"。当下,抗击疫情是第一要务,但后续的经济发展举措如何落地至关重要。我们看到全国范围内,无论写字楼、购物中心、联合办公、物流仓储等商业地产领域的很多业主方,都尽其所能已经为其资产的租户方或多或少的进行了租金减免,以减轻租户的压力,携手共担疫情造成的负面影响。所以,在此呼吁政府针对已经给予过租户租金减免的业主方免除或减少"房产税"等相关税费负担。
中国城智更新研究院院长陈方勇:
商业地产有其长期趋势,疫情只是加速了变化的到来。传统写字楼、购物中心和酒店都是疫情影响最大的业态,相应也加速了向灵活办公、智慧零售、无人酒店的转型,已经看到盒马、亚朵等新兴业态在公开搜捡"尸体",这就是行业的新陈代谢。
对于商业地产行业来说,最困难的日子还没到来,疫情结束后的三到四个月才是真正的生死时速,一定会有一大批倒下,也一定一大批新生力量崛起。是好事,该来的总归会来,早点到来不是坏事。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
疫情对商业地产市场的影响不只是最近这一段时间,而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一方面疫情会导致不少租户经营困难乃至消失,引发空铺和重新招租的问题,而市场信心的恢复也是需要时间的;另一方面疫情对于商业形态和生态的影响也将是长期的,反过来会影响商办物业的规划设计和市场供应,比如中央空调的新风系统可能需要加大风量以及消杀功能、一些具备开放式中庭与天井的商办物业可能会更受市场欢迎、一些线上业务占比较高的商业业态可能也会更受商办市场的追捧。
来源:房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