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的同时,复产复工也在逐渐推进。
从本周开始,包括四川在内的多地部分企业逐渐复工,防疫和生产两手抓。就房地产行业来看,市场信心也有了回归的迹象——虽然一级响应期间线下售楼部开放的可能性非常低,但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尽管销售受阻,土地市场的大门却并未关闭。
近期,全国多地的土地市场传来了几条重要动态。
2月7日,浙江省嘉兴市发布了《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支持用地企业稳定发展的通知》,这可以算是全国首个专门针对房地产行业复工复产提出的措施,《通知》分别针对已成交、已签订、已交付和正在出让等多种形态的土地,提出了延期缴纳出让金、延期开竣工等6条举措;
2月10日,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布了《关于疫情期间土地交易市场相关防控措施的通知》,《通知》针对疫情期间的土地市场交易制定了相关措施,包括对到场人员进行筛选、限制到场人员数量、控制人群聚集程度等;
2月11日,北京市进行了节后复工以来的首场土地拍卖,3宗地共吸引了首开、旭辉、华润、中交、金茂、首创等12家房企。此次土拍总起拍价超70亿元,而最终成交价超过80亿元,竞得者分别为华润+中交联合体、京能集团和首创;
2月11日,上海徐汇滨江180万㎡综合体地块正式挂牌出让,起始总价高达310.2亿元,这个价格是上海截至目前的最高总价,引起了业内关注。
以上几条动态,释放出的几个重要信号值得注意:
虽然疫情打乱了年初各大房企的发展节奏,但整个行业的韧性不容小觑,房地产的发展,应该放在一个更长的时间维度里来观察。包括2003年的非典疫情,虽然短期内北京、广州等重灾区的市场下滑明显,但其他非重灾区市场受到的影响则比较小。而且,最终全年的商品住宅各项开发指标并没有出现明显波动。
来源:青岛锐理数据
因此,无论是“自救”也好,“被救”也罢,我们应当对市场有信心。就土地市场来说,结合前文提到的几条重要动态,锐理君认为至少有4点值得重点关注,才能在疫情期间稳住自身,甚至实现弯道超车。
1.行业复工的信号非常强烈
房地产行业作为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以及国民支柱型产业,牵一发而动全身,政府财政、民生等方方面面对房地产行业的依赖度都很高,从北京出台的措施来看,政府有意于积极为企业复工创造条件。
对于疫情相对严重的区域,或者资金受影响较大的房企来说,嘉兴的6条举措则更有借鉴性,通过延期缴纳出让金、延期开竣工等措施,可以切实地缓解房企的压力,陷入困境的房企可借机喘口气,为疫情解除后的发展保存实力。
而相比起销售端,土地端受到疫情限制的影响还是小得多。因此,各大房企也应该动起来,及时了解官方动态,为下一步做好准备。
2.投拓er看地拿地的节奏不要停
首先,供地端并没有停下来。上海在此时供应重磅土地,非常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另外以成都为例,截至2月11日,大成都2月份还有16宗土地在候场。
2020年2月成都待出让土地一览
其次,你的竞争对手并没有停下来。2月11日北京的这一场土拍,参与的房企达12家,争抢之下两宗地都溢价成交,可见各家房企的拿地意愿还是很强烈。
年初正是房企囤地的重要节点,土地储备影响着今年甚至明年的发展,对于投拓人来说,千万不要被疫情打乱了你看地拿地的脚步,这段时间政府供地节奏稍慢,正是看地判地的好时机,而机会更是要主动争取。
3.土地市场的出让规则有概率松动
2月11日北京成交的3宗地均不限价,住宅部分不限面积和销售价格,放在出让规则向来严苛的北京来看,此次土地出让的规则已经非常宽松,而另一边,房企后期的销售定价更灵活,因此更能激起房企拿地的热情。
这只是一个开端,目前疫情仍在持续,各地的财政压力都会比较大,政府如何留住房企,北京的做法可以成为参考,因此对于房企来说,这也是相对低成本、低压力囤地的好机会。
4.央企国企抓住机会,中小房企可合作求存
资金实力雄厚的房企在此次危机中的优势还是明显的,就算销售端口暂时受困,也有实力继续拿地。比如昨日在北京拿地的3个竞得者(华润+中交联合体、京能集团和首创),均有国资背景。因此,近段时间央企国企应抓住拿地机会,及时补仓。
而对于压力较大的中小型房企来说,账上资金吃紧的情况下兼顾拿地显然比较难,但土地储备不可停下,因此,寻求与大型房企合作来获取土地权益则成为了中小房企存活的一条重要途径。
我们的信心不仅来源于此。在土地端解冻的同时,销售端也释放出了缓和的信号。2月11日,成都市住建局发布了《成都市商品房销售现场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知道手册》,对房地产销售售楼部开放的准备工作、开放前核查、现场防控以及信息反馈等方面作了特别要求。其中提到:“原则上每个项目销售现场每天分批次接待到访客户预约总量不超过80人,每批次接待客户组数应小于或等于3组,实行一对一服务,前后批次的间隔时间不低于10分钟。”这意味着,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房企售楼部有望重新开放。
对于这场疫情,我们每一个地产人,都应当有信心。
来源:和讯名家
编辑: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