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贷款利率进一步下降,监管部门多措施压降银行负债端成本,但对中小银行来说,分化也将进一步加剧。
为加强存款利率管理,央行近期向各分支机构及主要金融机构印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加强存款利率自律管理,包括将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纳入自律管理范围,强调继续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不规范存款产品等。
券商中国记者从银行方面了解到,部分银行已经收到该《通知》,但亦有银行称尚未收到,或因各地《通知》下发进度不一。《通知》的要求主要聚焦在以下方面:
一是再强调继续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不规范存款产品,这一要求并非新内容,去年底一些银行就陆续收到窗口指导要求整改;
二是进一步加强结构性存款管理,加强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对其的管理,明确将结构性存款保底利率纳入自律机制管理范围;央行会将存款类金融机构执行存款利率执行情况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考核,同时指导自律机制将上述情况纳入金融机构合格审慎评估。
多位受访的分析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央行上述政策并未超出预期,都是此前政策的延续和强调。政策出台的目的,旨在进一步加强银行体系负债成本管理,减缓核心负债成本的上行压力,从而可以促进银行对实体经济让利,更大幅度的降低贷款利率。不过,降低存款基准利率依旧是推动核心负债成本下降的有效手段,尽管当前未必是政策出台的合适时机,但仍是政策工具箱中的重要工具。
预期之内的政策落地
对于《通知》的核心内容,实则不少银行此前就已在执行整改。关于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不规范产品的要求,去年末一些银行就收到窗口指导要求整改,停止新发行的定期存款产品(包括大额存单)提前支取靠档计息,若提前支取只能按照活期利率计算。
定期存款尤其是大额存单提前支取靠档计息,是一些中小银行吸收存款的主要方式。一民营银行高管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其本质是以高利率来抵补中小银行薄弱的存款基础,吸引更多存款。过去发行的大额存单,利率水平与理财收益率接近,客户购买后并无固定持有期限,即便提前支取派息金额仍按既定高利率计算。
“目前,银行都已在针对提前支取靠档计息进行整改,但基本仍是新老划断的方式,即监管部门提出新要求之前发行的大额存单产品,持有人仍可以享受提前支取靠档计息。”上述民营银行高管称。
央行人士表示,对于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产品,由于其违反了《储蓄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未到期的定期储蓄存款,全部提前支取的,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部分提前支取的,提前支取的部分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的规定,也应予以规范。
监管对于结构性存款的规范也由来已久。此前,因结构性存款“假结构”,银行以高利率为卖点做大存款规模的情况较为普遍,银保监会曾多次出手整顿过该类产品。所谓结构性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产品的存款,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者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收益。
2019年10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明确了结构性存款发行、销售等要求,并对存量产品整改设置一年过渡期,此后“假结构”等乱象大为减少。根据融360监测数据,2020年1月结构性存款的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4.1%,环比下降10BP。
央行人士称,结构性存款收益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保底收益率,也就是银行承诺客户可以获得的最低收益率,其性质与一般性存款利率类似;二是挂钩衍生品产生的收益,取决于衍生品投资情况。但部分银行的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明显高于一般性存款利率,不利于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应予以规范。
不过,光大银行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央行对于结构性存款的新政恐难以推动结构性存款利率再次明显的快速下降,因为此前已有不少银行按照结构性存款保底利率不高于一般性存款利率MPA考核上限(基准利率上浮50%)来执行。不过,尽管政策对结构性存款的保底利率作出约束,但对购买结构性产品部分的成本未有约束,银行实际支付的总成本(保底利率+结构性产品成本)未必低于MPA考核上限。
控制银行负债成本或还有后招
不论是前期整顿结构性存款高息揽存行为,还是叫停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政策出台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推动银行负债端成本的切实下降。国信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剑表示,存款是银行的主体,存款利率居高不下,导致信贷利率也难降。目前,政策部门开始设法逐步压降存款成本,进而引导贷款利率的进一步下降。
王一峰也表示,进一步加强银行体系负债成本极其重要,是今年外部监管和银行内部管理的重点工作。一方面,促进银行对实体让利需要银行控制负债成本;另一方面,今年前两个月银行核心负债成本上行压力未减,两种力量已经对今年银行业息差形成挤压。下一阶段,仍可能仍会出台控制银行体系负债成本的相关政策,通过利率自律机制约束定期存款上浮、控制大额存单价格、规范“创新”活期存款等都是可选项。
在政策的可选项中,降低存款基准利率近日被讨论较多。王一峰对此认为,通过降低存款基准利率来压降核心存款成本依然是可选项,但现阶段流动性在银行间体系淤积,降低存款基准利率的时点未必在当下。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有鑫也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目前在疫情影响下,国内生产尚未完全恢复,物价高企,货币政策暂不具备大规模宽松的条件,预计进入四月份,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物价将逐步回落,而国内经济增长的压力将对货币政策提出更多要求,央行届时可采取更多行动。
民营银行群体的难处:超九成存款靠线上高利率吸引
在压降银行负债成本的过程中,对存款基础薄弱的一些中小银行来说,将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王剑表示,在银行间市场利率向存款传导仍然不畅的背景下,为进一步引导贷款利率下行,政策当局料将重心转向高息存款品种的治理,包括对“伪结存”、“智能存款”、类货基等。这些政策不会影响全行业的整体存款规模,但会影响客户基础弱的银行争抢存款的手段,增加它们争抢存款的难度。最后的结果,是会使存款利率上行压力减轻,甚至不排除存款利率出现稳中略降,但客户基础弱的银行存款压力更大,行业内部分化加大,客户基础强的银行“强者恒强”。
上述民营银行高管对记者表示,不论是结构性存款、靠档计息,还是所有权转让等,这些只是存款“创新”的底层结构,《通知》约束的重点不在于存款底层结构,而在于利率水平。不过,对民营银行来说,线上的个人存款占据了存款来源的超九成以上,适当的高利率是抵补自身品牌基础薄弱、客户渠道单一的主要方式,如果对民营银行发行的存款产品设置过严的利率约束,对民营银行的生存经营都会构成较大压力。
“民营银行诞生的初衷,也是为了推动银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化,在民营银行这个较小群体内适当试水存款产品创新,符合金融创新的大方向。”上述民营银行高管称,现在业内对普惠金融的关注更多聚焦在贷款端,目的是解决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但对普通客户的存款端同样需要加大创新。
来 源: 证券时报
编 辑: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