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决策层在落实“房住不炒”方面实招频出,最近更是将重点放在了让大城市新住民、青年人住有所居。
住建部近日召开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现场会,在总结全国各地的经验做法时进一步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面向无房新市民、青年人,不设收入线门槛,并肯定了福州、上海、杭州、广州、厦门、西安等城市的经验做法。
过去数年间,中国大城市房价接连上涨,这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刚刚涌入的新住民、年轻人。而根据最新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在全国总人口增幅不大的背景下,人口持续流入深圳、广州、杭州、合肥、苏州等大城市,不少城市十年间人口净流入达数百万之多。
人口不断涌入同时也导致近十年大城市房价涨幅相当之高,远超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涨幅,这就导致相当部分新住民面临住房问题。从房价收入比(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的比值)这一数据来看,业内统计显示,2020年全国有5个城市超过30倍,而一般认为合理的比值在3~6之间。
年轻人为何愿意不断流入房价高企的大城市?不外乎就业等原因。且这一趋势将持续,对产业的聚集和经济的规模效应也大有裨益,施政者要做的应该是积极顺应趋势,即大城市要为不断涌入的新住民提供公共服务,供给要以常住人口数量为标准,特别是住房供应应与人口流动方向一致。
现实是,即便决策层一直在践行“房住不炒”,但要让人口净流入较多的大城市房价下降到一般年轻人能够承担,短期并不是一件现实的事。换言之,要真正解决大城市住房问题,还得从多层次供应特别是租赁入手。
长期以来,中国房地产发展“重购轻租”。大城市房价一轮轮上涨后,新住民买房越来越难,租房需求不断扩大,市场不规范弊端明显:在大城市租房,尤其是一线城市,中介不规范、房东不愿意到相关部门备案,不给租客办居住证提供便利,以及提前结束合同等现象比比皆是。此前频频爆雷的长租公寓事件,更是让年轻人在大城市租房体验不佳。
不过随着决策层的日益重视,这一现象正在改观。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尽最大的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缓解住房困难后,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相关部门强调要有效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的供给。各地也转变观念,积极有为,以此次住建部肯定的某一线城市为例,今年就计划新增5.3万套租赁住房供应,包括8000套公租房,未来还将进一步完善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旨在满足包括新市民在内的各类青年人才、产业工人和城市公共服务人群居住需求。
因此,当前人口净流入较多的大城市增加租赁住房供给至关重要,且应该理解年轻人的租赁需求。比如与购房不同,年轻人租房更在意位置和通勤时间,这也是此前诸多郊区楼盘专门的人才租赁房长期高空置率的原因。未来,租赁住房土地供应需要重点放在市区或离核心CBD通勤较短的地区,满足年轻人的实际需求。
同时,还要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因为这些新市民同样需要公共服务,尤其是子女教育和医疗。正如国家发改委此前提到的,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
可以预见,一旦无房的青年新住民群体居住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不再背负购房压力、不为高房价所累,有助于全心投入工作、生活和消费,对经济发展无疑将起到正面作用。
来 源: 第一财经日报
编 辑: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