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首周,房企纷纷加快发债节奏,“抢滩”发债。据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1月4日至10日,房企共发行境内外债券30笔,融资金额约55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3.0%。其中,房企境外债券发行金额约61.6亿美元(约399.1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481%,占整体发债规模的72.5%。
值得关注的是,该轮房企发债最高利率达10.75%,而最低利率则为2.7%。房企发债利率分化严重,“马太效应”正进一步凸显。
借“新”还“旧”抢占融资窗口期
历年来,一季度都是房企狠抓的融资“窗口期”。同策研究院研究总监宋红卫分析,上一年年底是房企债务集中支付节点,因此次年年初房企对现金流需求较为急迫。同时,作为供方的金融机构,第一季度额度也相对充裕。
截至1月10日,包括碧桂园、世茂、龙湖、旭辉、金科等标杆房企在内的30余家企业,均对外披露了发债计划。
房企们争相“抢跑”的背后,是即将如期而至的偿债压力。据中指研究院统计,2021年,房地产行业债券偿还总规模将达10909亿元,历史性突破万亿元关口。
随着境内融资政策收紧,房企融资成本提高,融资难度不断加大,促使房企们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发债。其中,中长期“美元债”受到大多房企的青睐。同策研究院资深分析师肖云祥分析指出,这种现象的出现,或与美元汇率持续走低有关。
数据显示,在房企们海外发债中,发行美元债的房企占比近六成。其中,3年及以上的中长期美元票据占据主流,世茂、龙光和华侨城等房企美元债期限均在六年或以上。
基于房企们的抢滩热潮,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潘浩预测,2021年首月发债规模大概率仍将保持高位,境外债占比将大幅提升。
利差悬殊 融资增速或将下降
值得关注的是,房企们海外发债利率相差悬殊。在开年首周的这轮发债中,房企发债最高利率达10.75%,而最低利率则为2.7%,发债利率相差三倍不止。
据同策研究院分析,成本的高低和房企的稳健性不无关系。国企和央企在资本市场更具有优势,能以更低的价格获得资金。而碧桂园、龙湖和世茂等房企则凭借良好的稳健性,同样赢得了金融机构的认可。
相反,采取较为激进融资策略的房企,也易被贴上“高风险”的标签。以整体资产负债率超85%的当代置业为例,在其最新一轮发债中,该企业以9.8%的发债利率居于高位。
因此,“马太效应”凸显。大部分头部房企发挥规模优势,以稳健的策略,继续获得低融资成本和长融资期限;反之,中小房企的发债利率仍将持续处于高位。首尾房企融资利率分化愈加明显。
对于未来房企融资走势,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认为,从房企的偿债压力和开发规模来看,内在的融资压力依然巨大,随着房地产金融侧的管控力度明显增强,未来房企发债的难易度难言乐观。预计房企的内外债规模很难再出现明显增长,加快存货的去化速度以及通过合作开放,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会在房企中表现得更为普遍。
克而瑞研究中心也认为,“降杠杆”将是房企主旋律,融资增速或将下降。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wang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