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通过互联网被更多人看见。但非遗的传承从来没有轻松过:数据显示,全国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约6成已经超过70岁,诸多非遗技艺正面临失传的现实窘迫。抢救性保护非遗传承人成为重中之重,长久浸润在非遗领域的永新华尝试以多种形式载体将非遗融入现代人生活,同时永新华携手2000多位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精心非遗传承,希望非遗能够激发更多年轻人的热情和爱好,从根本上解困非遗断档困境。永新华,尝试以全新模式和更多力量破局非遗传承现状。
中国一直都是非遗大国。截至2020年底,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代表性项目共计1570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068人,各省级非遗传承人2万余人。
非遗大国的非遗保护同样也是规模庞大的。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央财政累计投入国家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和项目资金高达72.96亿元,2021年非遗保护资金预算为7.24亿元。
如此的非遗规模和力度都备受瞩目,但我国非遗传承面临的困境同样明显。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6成以上已经超过70岁,前四批国际级非遗传承人中去世人数高达12.6%,非遗传承后继无人的问题日益严峻。
永新华作为一家专注非遗传承保护多年的企业,更早意识到非遗传承的问题。为避免非遗“人走技失”情况的出现,永新华组织各方力量摸底非遗数据、走访非遗传承人,以原生态记录、多元呈现等方式记录非遗。
更具借鉴意义的是,永新华紧抓非遗传承人这一核心关键,与2000多位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深入合作,通过推动非遗资源产业化、非遗+文旅等多种融合路径,从经济收入、社会认可支撑等多方面提升非遗传承人的社会环境,从根本上解决非遗传承难题。
只有非遗传承人干的有劲头,非遗才能活的好。业内专家指出,永新华与非遗传承人的深入合作,探索多元发展的模式,从源头上提高非遗传承人的收入和社会地位,不仅能够真正激发非遗传承的活力,还催生出更多适合非遗发展的形式。
据了解,随着非遗传承保护实践的不断深入,永新华已经形成“非遗+康养”、“非遗+文旅”、“非遗+影视”、“非遗+文创IP”等多种发展形式。永新华围绕守住非遗传承的核心,以更开放的形式和模式赋活非遗传承更年轻、更市场的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