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发展迈入存量更新时代,土地资源短缺下,盘活存量资源成为如今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新命题。在北京,一个个“金隅”的故事正在发生。
中关村大街出发驾车30分钟,在绿水青山的门头沟,昔日用来生产水泵的老旧厂房已摇身一变,成为聚集了一批前沿人工智能企业的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几天前,一场AI新势力的竞逐在这里上演,特种车辆无人驾驶、AI传染病筛查诊断、可信生物特征识别等32个优秀的AI项目在此一竞高下。在人工智能这个科技创新的“超级风口”之下,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已经成为了京西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培育产业生态的重要载体。
不仅是金隅智造工场、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北京近几年先后支持和推动首钢老工业区、中关村大街、中关村航星园等区域升级改造,最大限度开发存量资源。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等相关部门积极发挥政府部门政策引导服务作用,鼓励社会资本采取自主转型、租赁改造、合作开发等模式,积极参与存量资源盘活改造,承接企业创新、产业发展。
以石景山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为例,建设了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开展人工智能相关示范场景应用,引入当红齐天、腾讯科技、亚太文融等创新性企业,打造虚拟现实产业生态。建设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等涉奥场馆,国际人才社区核心区、城市织补工场等城市功能补充区域,逐步实现8.63平方公里区域的整体转型。
“十三五”时期,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累计支持盘活存量资源、建设高品质载体项目56个,支持资金超1.4亿元,释放高精尖产业空间150万平方米。
盘活存量空间,激发产业新机。2022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支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印发,将提升改造存量空间作为支持方向之一,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积极引导社会主体盘活存量空间,打造集中连片的科技产业园区。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中关村示范区将大力推动原始创新,积极培育企业等创新主体,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着力构建高精尖产业生态,努力做好体制改革的“实验田”、原始创新的“策源地”、自主创新的“主阵地”、科技创新的“出发地”。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wang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