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轻重并举 昌发展探索出产业园区发展新道路
http://www.funxun.com房讯网2023/11/3 8:20:00
[提要]火花S-Park始终认为,产业园区本质上是一门讲求高度平衡艺术的“政治经济学”,政府园区平台公司必须通过专业化和市场化的手段来实现政府的任务要求,经营与使命,叫好又叫座,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点至关重要。

  火花S-Park始终认为,产业园区本质上是一门讲求高度平衡艺术的“政治经济学”,政府园区平台公司必须通过专业化和市场化的手段来实现政府的任务要求,经营与使命,叫好又叫座,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点至关重要。

  这一点,在北京这个最为特殊的产业园区市场就体现得尤为突出。几年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环保大局领头羊、城市定位调整、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背景下,北京的产业园区政策较为极端,较为严苛,对于产业筛选、企业准入门槛较高,所以我们一直说,外部社会主导的市场化产业园区生存空间在北京已经被大幅挤压,甚至于完全出局。

  这种环境下,区属国企子弟兵担当起园区开发运营主力军的角色显得“水到渠成”,但按照火花S-Park这些年的观察,由于多年的惯性路径和纵深不足,很多本地国企与政府进行良性博弈、正向互动的空间已经被压缩殆尽。北京在众多发达一二线城市中尤其显著,过往产业基础雄厚、社会经济繁荣,地方政府对产业眼光挑剔,支持产业园区开发运营主体进行产业招商与构建的政策资源较少,纵深腾挪空间严重不足,且各类审批、资质审查要求较为严苛,以致园区开发运营主体难以施展手脚,更多在政府的强势话语权下亦步亦趋。

  不过世易时移,新冠疫情这个黑天鹅改变了很多东西。2022年,北京工业增加值仅有5036.4亿元,不但比2021年暴降了14%,这一规模也仅排在全国第11位,远远落后于深圳和上海。 

  因此在2023年8月,北京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的行动方案(2023-2025年)》,再次强调了围绕“北京智造”优势产业,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优链,特别是积极发展高精尖产业,率先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并专门提到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和数字经济等产业领域。

  “北京智造”这个概念,是在2021年《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中正式提出的,这意味着北京城市战略的重要逆转——重新回归“制造业中心城市”,重新把“中高端制造业”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

  在此背景之下,北京各区属园区平台公司也开始战略转向,有了全新的使命和商机,但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近日,火花S-Park就在北京,与一家既典型又特殊的区属园区平台公司——北京昌平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昌发展”)总经理王颖进行了座谈交流,从彼此的碰撞中可以折射出很多有趣的内容。

  

  火花S-Park调研走进北京昌发展

  作为北京本地区属国企,昌发展从发展历程、战略决策到当前建立的商业模式,乃至旗下运营公司的资本市场IPO,特别是“将政府发展产业的功能性任务专业化、市场化,着力实现公司平台化、数字化、标准化、资本化及品牌化发展”的核心发展策略,都与火花S-Park对政府园区平台的构想与期望相吻合印证,实属难能可贵。

  

  昌发展入选2023火花S-Park中国产业园区30强榜单

  一、协同运作,构建一站式生态

  昌发展是一家相对较为年轻的区属一级国有平台公司,在2015年由北京市昌平区政府全资设立。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总资产规模为204.79亿元,开发运营产业园区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

  

  昌发展的企业定位,是聚焦于昌平产业功能区的“新型产业生态投资运营平台”,其商业模式为构建产业园区一站式生态系统,下辖资产管理、科技金融、产业服务三大业务体系,围绕企业发展核心要素为其提供集定制化产业空间、产业投融资及深度产业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

  从存量的城市更新起步,逐步转向增量的新园区开发,这一发展轨迹是昌发展第一个与众不同的特征——常规的国有园区平台公司一般都是先做增量开发,等到产业和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增量困难后,才逐步转向存量的提升更新阶段。

  但昌发展面临情况不同,公司成立初期,北京正处在发展规模控制、产业腾退和疏解非首都功能阶段,偏重强调三产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很多被认为偏低端的二产制造业面临环评等问题被逐步清理腾退。为谋发展,昌平区政府和昌发展另辟蹊径,充分利用本地(以回龙观、天通苑区域为首)的人才基础,通过存量物业的收购、长租及改造,引入新的产业内容,为新兴产业成长创造空间和机会。

 

  昌发展通过存量提升所打造的腾讯众创空间

  如今,随着招商竞争加剧,全面内卷时代来临,北京意识到“产业空心化”的潜在威胁,一方面仍强化科研创新,另一方面也开始大力鼓励制造业回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因此,昌发展从2022年开始也进入一级市场上拿地,投入新的园区开发建设。从众创空间、写字楼,到研发、检测、中试空间与公共实验室,再到高标准厂房,昌发展逐步实现了这场从存量到增量、从三产到二场的“逆向回归”。

  投资行业出身的女将王颖在昌发展创立伊始就进入公司,是昌发展战略规划制定与落地的重要操盘手。诞生8年来,昌发展始终坚持这一方向,不断在产业生态一站式赋能领域深耕、厚植、细育,粗壮其枝,繁茂其叶。

  

  “我认为这个‘一站式’是我们最大的特色,类似于‘一鱼多吃’的概念,如果我们认准的产业方向是对的,客户质量是好的,那我们就能源源不断地为企业提供最有价值的服务,并陪伴其成长。”王颖对火花S-Park表示,“资产管理、科技金融、产业服务,每一项或许单拎出来并不是这个行业里最强的,但我们的优势是扎根昌平,整合资源,让产业客户一站式的享受这些服务,这就形成了一套有力的组合拳。对于客户来讲,无论从效率还是质量上来说,我们的服务都更加具有吸引力。”

  这种旨在实现空间、服务、资本三项产业发展要素系统联动的一站式生态服务理念,说起来容易,但实际落地时需要非常全面的保障才可能行之无碍。

  在外部至为关键的政企协同方面,昌发展始终秉持“政府+市场”的理念,致力于打造政府平台公司中最专业的市场化运作团队——既要深谙产业、精于企业,又要透彻了解政府需求,从而高效整合和利用政府资源,为客户提供最有价值的服务。

  “在充分了解政府任务要求的基础上,还能够为政府解决更多的产业发展问题,经过时间的检验,不断得到政府的认可和信任,环环相扣,形成良性的政企协同闭环,这也可以让昌发展的平台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和可持续性。”王颖表示。

  这种保障一站式生态服务的协同机制,不仅体现在外部服务方面,也体现在内部协同和运营机制方面。

  为了更好地推动工作开展,昌发展不仅制定了健全的协同机制,还采用了多种激励方式,积极倡导协同文化。昌发展会要求员工在相互导流以及客户转介方面进行高度的协同合作,并建立了超出绩效目标以外的激励机制,以鼓励各团队更加积极地参与协同工作。

  虽然具有天然的政府基因和国企背景,但昌发展的运作机制相对灵活,特别是人才团队的搭建和经营管理还是以市场化为主导。

  “作为职业经理人,我们能够保证公司的战略坚定不移,并不断灵活微调以适应政府关注点的变化。对于国资平台而言,吸引真正了解产业的优秀人才是成功的关键,深入理解前沿产业趋势、提高产业主体质量、优化产业生态要素是平台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我们团队十分强调专业化和复合性发展,吸引了不少行业内的优秀人才,公司内部也不存在官僚层级文化,而是鼓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能力与潜力。”王颖对火花S-Park表示。

  

  昌发展总经理王颖

  二、轻重并举,打造个性化空间

  无论是产业园区开发、产业运营服务还是产业投资等领域,昌发展均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轻重平衡,这一点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在进入市场的早期阶段,我们必须采取全部重资产的模式,但轻重结合的方向一直是我们在努力达到的。我们期望未来更多社会资本能够认可我们的产业运营和资产管理能力,逐步实现自身轻资产化,更好的轻装上阵,集中精力和资源做好产业的培育与发展。”王颖表示。

  在园区开发和产业投资领域,昌发展主要是采取从重到轻、轻重并举的策略。在新的园区开发当中,昌发展开始尝试利用小股操盘的模式,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参与国内产业基础设施改造的机遇,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重资产部分由他们主导,国际化的保险资金作为背后的支持,自己通过控股轻资产运营公司来掌握园区操盘的主动权,这个谈判过程尽管艰难,但最终实现了政府对稀有土地资源控制权的保障,同时也满足了国际资本对于投资回报和安全退出的要求;产业投资也逐渐形成了GP式玩法,吸引更多有资金、有资源的投资方进入,减少自有资金投入,不求所有,但求所在。

  

  但在产业服务方面,这一轨迹则是相反的,昌发展原先主要是为园内企业提供类似于免费链接类的平台接口式服务,或是依托于空间的增值服务和基金的投后服务等,并未独立出来作为一个新的业务单元,和真正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

  不过,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与积累,为了更进一步深化服务,昌发展开始尝试产业服务的“从轻到重”,逐步自行投资产业服务平台,以医药健康产业领域为例,昌发展搭建了全球精准医疗创新技术的国际精准医学孵化/加速中心、第三方临床医学检验实验室、医疗器械CMO平台、技术驱动的器械类研发型医美项目M⁺医&美创新中心、以数字化赋能医药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的生命谷健康云创新中心、昌平生命谷远毅数字医疗孵化器等多个专业服务平台。

  特别是自己投资打造的北京乃至京津冀地区首个向注册人提供医疗器械上市许可全链条服务的创新型平台——昌发展医疗器械CMO平台,其业务模式是通过为医疗器械注册人提供集平台注册人产品委托生产的合规策划、受托设计开发、生产医疗器械样品及产品、协助注册人完成产品工艺验证和研究性实验、获证后无忧生产许可延伸服务等一站式服务,实现“注册+生产”的跨区域产业链的创新,可以满足医疗器械从前期设计开发至商业化生产的需求,并以此获得相应的业务收入。

  

  昌发展医疗器械CMO平台

  在先进制造和数字经济领域也有不少类似布局,昌发展专门投资了半导体检测平台昂坤视觉,也与智能制造柔性加速平台万龙精益联合打造了高端电子产品制造服务平台,这些都有助于为更多的集成电路企业提供专业化、精准化且具有控制力的稀缺服务;此外还包括星耀直播基地,以及与京东合作共建的物流产业创新平台和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平台等。

  

  M⁺医&美创新中心与星耀直播基地

  但这种转变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王颖对火花S-Park坦言,“从轻到重的转变对团队的专业能力、投入与产出的节奏以及风险容忍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短期还没有办法想盈利的事情,我们也仍然需要不断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以应对这些挑战。”

  

  高端电子产品制造服务平台与京东物流产业创新中心

  面对日趋白热化的招商红海厮杀,昌发展也十分注重产业端的自我培育和原始创新,积极与高校和研发机构合作,积极促进产学研成果转化。同时凭借在城市更新方面积累的产业发展与园区运营的资源和经验,在政府产业诉求和区域升级趋势之下,昌发展的产业空间也开始了从综合向特色专精的聚焦,打造了包括聚焦新药创制、生物技术、精准医疗、高端医疗器械的昌平生命谷产业基地,以及瞄准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学、AI医疗等前沿技术赛道的生命谷国际精准医学产业园、聚焦集成电路、智能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方向的新元科技园等特色主题园区产品。

  

  昌平生命谷产业基地 一二期(实景)、三四期(效果)

  根据昌发展为火花S-Park提供的官方数据,目前昌发展已服务园区高精尖企业1000余家,产业面积超百万平米,投入运营项目十余个,吸引近3万人家门口就业创业,园区企业累计获国高新、村高新、金种子、专精特新等荣誉资质近1000项。并且高效整合了回龙观、天通苑、未来科学城、昌平新城等区域产业及商业资源,根据不同区位产业特性,打造系列主题差异化、定位精准化的多元化产业空间组合,包括龙域中心、奇点中心、科教中心、天通科技园、云智中心、Champion Bio昌平生命谷产业基地、新元科技园等项目,为不同行业领域和发展阶段的产业主体提供定制化空间承载,初步形成了行业领域垂直细分、应用领域差异互补的产业生态链条。

  

  昌发展的多元化产业空间组合

  产业园区是以促进某一产业发展为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通过资源梳理、引入和盘活,以实现资源集聚的目的,因为本身具有很强的不动产属性,故而依然遵循不动产公募REITs或类REITs等募、投、管、退的基本环节。

  “这种Pre-REITs不仅可以是运营阶段,开发阶段介入,甚至可以前置到从零开始的拿地阶段。所以对于我们这种轻重结合的产业园区,资本化能促进资本的活跃流动,还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投资回报的安全性。随着国家公募REITs的放开、常态化和高质量发展,如果是好的园区资产,确实是迎来了一个获得良好投资回报的机会。”王颖表示。

  三、科技金融,培育全链条体系

  科技金融板块,是昌发展另一个具有特色与优势的业务抓手。早年资本市场繁荣,许多金融机构都偏向于中后期投资,但北京的特色是双创和科技成果转化,昌发展索性利用地缘禀赋与国有平台的优势,更偏向于做早中期投资。如今,许多机构发现一、二级的市场红利早已消失殆尽,估值倒挂严重,无奈转向早中期投资,而昌发展早已在该领域积攒了丰富的经验,自然更有脱颖而出的优势。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昌发展在产业投资上有着较为清晰的顶层设计与政府支持,既关注单一子基金的专业度,也关注整个投资布局结构的优化配置与风险平滑,企业在区域内发展能够在空间、资本、政策等方面得到协同支持。

  自设立以来,昌发展始终聚焦于昌平的重点产业,开展基金的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和门槛的提高,如今昌发展也将更加深入相关产业,确立了“纵向拉深、横向收窄”的投资方针:

  在三城一区、两区建设的整体规划下,依托昌平区生命谷、能源谷等区域产业资源,高度聚焦医药健康、先进制造、能源科技、数字经济等技术领域的组合配置,做更精准的赛道梳理和投资标的筛选。在这些细分赛道上面,昌发展既关注处于早期阶段的潜力项,在起跑阶段进行陪跑,也注重捕获Pre-IPO阶段的行业排头兵。

  不仅如此,昌发展还建立了非常全面的投后服务体系。对于投资生态中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昌发展会开展FA业务,帮助企业精准对接、匹配更加合适的融资机构;在空间资源方面,将汇集智慧办公、体验商业、文化社交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空间、公共服务平台等运营与基金投资服务融通,构建完整的企业服务生态,有效增加资本平台的扩大效应;人才投后扶持方面,利用北京和昌平丰富的科研资源和高知人才丰富,而企业不断输送高端人才以及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此外,昌发展还能够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定制化的品牌传播服务,基于平台资源优势,扩大传播势能。

  目前,昌发展运营着北京昌平中小微企业双创发展基金、北京昌平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北京昌平中小企业成长投资基金、北京昌平生命谷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以及北京市产融合创投资基金中心五大母基金,与华盖资本、弘晖资本、君联资本、水木创投、明势资本、梅花创投、华盖资本、将门创投等一线头部资本机构合作了45只子基金,合作基金认缴规模达293亿元,直接或间接投资全国区域项目达1100余个。

  

  此外,昌发展依托母基金在产业、知识、项目、经验等维度资源积累,于2020年正式设立昌发展知衡一号直投基金,聚焦大健康领域的创新药、医疗器械、合成生物学等多个细分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布局,投向昌平区重点支持的产业和项目,重点布局一批原创性、自主性、颠覆性技术驱动型的“高成长”企业和技术创新平台,培育新兴产业图谱。目前,该基金已投出华辉安健、炎明生物、图湃医疗、蓝晶微生物等19家技术独创、领域前沿、前景广阔的创新型企业。

  截至2023年6月末,昌发展参与投资的政府引导基金已累计对外实缴投资41.44亿元,其中政府出资到位19.3亿元,投资行业主要集中在医疗健康、先进制造、信息技术等行业,分别占总投资的 63.77%、15.04%和9.68%。王颖提到,在合作伙伴方面,未来会进一步吸引、整合更多社会资本和产业资本,一起做大母基金群,撬动它们们背后的资金和资源,能够让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有更好的契合。

  四、产业运营,完善一体化服务

  为了将园区运营服务和产业促进服务做的更为深入、专业,昌发展旗下产业园区运营服务机构——北京昌发展产业运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昌发展股份)应运而生,重点关注医药健康、智能制造、数字经济、能源科技等产业方向,集成各类产业发展及服务要素,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

  

  昌发展云集中心

  昌发展股份的业务范围广泛,除上文提及的各类服务平台运营之外,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服务架构。此外,还通过聚集各种资源,协助企业对接各种主体,如政府、银行、投资机构、供应商等,定期邀请企业参与产业沙龙活动以及多种论坛、展会,促进企业间的交流,拓宽渠道资源。

  在原有业务范围的基础上,昌发展股份针对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搭建深入产业链核心的服务体系,包括猎聘和人力资源咨询服务,同时在品牌营销、净化装饰、数字服务等各方面均有布局。在聆听客户需求方面,团队也时常会对客户进行定期走访,主动解决客户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根据客户服务开展情况以及客户反馈情况,对产业服务内容进行动态调整。

  “为了更好地进行赛道分析和资源整合,我们针对每个细分领域都设立了专家小组,让他们在该领域进行深耕并持续进行产业研究、资源拓展以及生态营造。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能与市场化投资机构进行有效的对话,展现出我们的专业性和敏捷性,从而在波动周期中保持核心竞争力。”王颖对火花S-Park表示。

  

  昌发展总经理王颖

  为提高产业资源整合深度、能力,帮助更多科技创新企业在这片发展沃土扎根、成长,更大范围地引入社会资本已成为公司发展的优选路径。

  2022年10月,昌发展股份成功地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即“新三板”挂牌(股票代码:873943),这也标志着昌发展在资本化的征途中又进了一步,目前也已经开始了转板北交所上市的筹备工作——2023年9月25日,昌发展股份已经正式向北京证监局递交了北交所上市辅导备案材料,辅导机构为国融证券。

  财报显示,昌发展股份2021年度、2022年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71亿元、3.15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为84.2%,最近一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亿元。

  目前,作为承担本地产业发展重任的区属平台公司,昌发展仍将重心锚定于昌平地区,毕竟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发展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整合。因此,昌发展将继续在区域内深耕,积极寻找具有可持续商业价值的业务机会。王颖对火花S-Park强调,“坚持长期主义,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只是短期内的机会型业务,或者是无法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即使眼前能够赚取不错的利润,昌发展也不会轻易涉足的。”

  当然,昌发展未来的目标还是要将自己定位于一个开放性、专业性、全国性的科技服务平台,为各地的企业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弥补当地产业发展运营服务的不足,帮助实体科创类中小企业更好地组织和发展业务。对此,王颖也表达了坚定的决心,“这是一件难而正确的事,但是我们有不断尝试和坚持下去的底气与信心。”



关于房讯-媒体报道-加盟房讯-友情链接-联系方式
房讯网 版权所有 2009-2022
采编中心:010-87768660 技术支持:010-87769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