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通科技园项目是昌发展践行“回天有业”的有力举措,导入产业经济,全面激活区域发展活力。自交付以来,天通科技园不断挖掘自有潜力,释放城市价值,“新文娱+新消费”的产业生态已经形成。
早上9点,立水桥北路一侧,天通科技园园区渐渐忙碌起来。这里的上班族没有赶着早高峰“进城”,而是“逆向”通勤,步履从容地走进远看像住宅,近看是现代化办公楼的园区。
2021年9月,天通科技园一期开园,投入改造的一栋民宅变身一栋办公楼。作为“睡城”中稀缺的科技办公园区,目前园区已吸引80余家企业入驻。今年,天通科技园二期也启动改造,预计明年将亮相,改造涉及三栋楼宇,将再释放6万余平方米产业空间。
家门口乐享职住平衡
“过去,天通苑这边没有产业办公园区,所以天通科技园一开始招商我们就很关注,再加上园区推出了一些吸引企业入驻的优惠政策,我们开园就搬了过来。”优飞软件北京区域负责人石凯彤告诉记者。
优飞软件是一家从事智慧民航数字化建设的企业,企业需要不少数字经济领域的人才。而在回天地区,正好居住着大量程序员等数字经济从业者。“企业落户这里后,不少员工实现就近就业,家门口乐享职住平衡。”石凯彤笑着说。
结合当前直播经济发展以及昌平区发展美丽健康产业的机遇,园区内打造了昌平区首个美妆直播基地——星耀直播基地,基地面积达4000平方米,包括15个直播间,能覆盖30余个直播的创业团队。“我们工作室的人员大多住在回天地区,家门口就能找到这样的直播场地,对我们来说节省了通勤时间成本。”一位入驻基地的直播工作室负责人表示。
破解“住改办”改造难点
天通科技园前身是空置多年的住宅楼宇,这片楼宇被昌平区国有企业昌发展集团接手后,便开始进行产业布局。“当时考虑到天通苑地区住宅项目密集,却缺少产业和办公空间,在区政府的指导下,我们结合回天行动计划推进‘回天有业’工作,打造首个天通苑地区的科技园区。”回顾这一园区的“前世今生”,昌发展股份总经理助理金明表示。
然而,想要将民宅变身办公楼,改造难度可想而知,“在全国范围内也几乎没有借鉴的先例,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金明坦言。早在2017年,项目最先启动了难度稍小的公寓楼改造,2021年投用的办公楼改造则完全改变了内部格局。“与居民楼不同,办公楼需要进门有较为开阔的大堂,有入口闸机;楼上的办公空间则需要打通,把电梯设置在中心区域,然后回字形重新分割设置办公区。”金明介绍。
除了改造工程量大,住宅楼的层高相比办公楼低,如何能在改造后达到写字楼内舒适的办公效果,改造团队也花费了一番心思,比如采用白色等浅色调和简约现代的装饰风格,让楼宇空间显得更加通透。在招商定位上,结合回天地区位于中关村科学城和未来科学城中间地带的优势,园区瞄准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带动下的“新文娱、新消费”产业生态,吸引一批企业落户。
40—1000㎡空间 灵活承载多元办公场景
天通科技园总体规模近17万㎡,是昌发展推动“回天行动计划”,落地天通苑的首个产业综合体。园区规划集活力办公、企业平层、公共配套、综合商业、人才公寓、产业服务于一体。项目可提供40-1000 ㎡的精装办公空间、多元化办公空间组合,一站式解决企业入驻需求。
天通科技园注重园区内产业发展、人才关怀、城市配套的相互融合,规划共享会议室、多功能活动厅、员工食堂、便利店、餐饮等配套,打造“活力办公、乐活社区”的产城融合微场景,让企业商务交流、青年人才娱乐、居住、休闲成为现实。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昌平区人力资源(回天地区)综合服务站入驻天通科技园,并挂牌回天职住平衡就业工作站和在京务工人员之家,三个服务站的充分联动,将实现就业、人才、社保、劳动关系等人力社保领域业务全覆盖,为回天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二期释放更大产业活力
2021年,天通科技园一期2万余平方米办公空间投入运营,填补了天通苑地区没有科技产业园的空白。项目稀缺性加上完善的产业配套服务,吸引不少企业落户,园区入驻率一直保持在85%以上。目前,园区入驻企业80余家,吸纳就业人数700余人,其中居住在回天地区的占比达60%。今年,项目二期启动改造,涉及三栋楼宇,预计明年改造完成。
天通科技园成为回天地区不断丰富产业配套的缩影。近年来,回天地区不断加强职住平衡建设,一幅宜居宜业的图景正缓缓铺展。目前,昌发展集团已在回天地区建设AI加速中心、龙域中心、科创中心等多个数字经济产业综合体,已聚集企业590家,吸纳就业5800余人。
未来,天通科技园将持续激活区域的创新活力、汇聚创新要素,盘活产业动能,助力回天地区宜居宜业氛围打造,释放更大的产业空间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