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举行,论坛上发布了《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报告2018-2019》(简称“发展报告”)。发展报告认为,中部地区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大幅提升,数据科技正在推动智慧城市加速落地。同时,最新的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将市民评价权重从20%提升到40%。
该发展报告是我国新型智慧城市领域的权威性年度报告。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志广介绍,2016年和2018年开展了两次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评价工作。2018年12月至2019年4月,进行了第二次全国范围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包括城市自评价和市民评价两部分。通过城市自评价数据和市民评价数据的分析并征集遴选相关案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协调工作组办公室秘书处编写并出版了发展报告。
单志广介绍,2018年的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将市民评价权重从20%提升到40%。其他指标权重为惠民服务26%、精准治理11%、生态宜居6%、基础设施5%、信息资源8%、创新发展4%,倒扣分项——信息安全。在惠民服务方面,增加了智慧农业、智慧社区两个评价指标;在精准治理方面,增加了社会信用评价指标。
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大量城市已经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准备期向起步期和成长期过渡,处于起步期和成长期城市占比从两年前的57.7%增长到80%,而处于准备期的城市占比则从42.3%下降到11.6%,许多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工作重心已从整体规划向全面落地过渡。
根据报告,东部地区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水平领先全国,中部地区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大幅提升。“排名靠前的城市中,中部地区的城市数量较2016年大幅提升,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意味着中部地区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高地。”单志广说。
此外,省内智慧城市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也较明显。浙江省内城市之间差异度较小,而西部地区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内部差异较大。智慧城市发展也呈现了一定程度的集聚,长三角城市集群建设成效较高,紧随其后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地区。
市民评价方面,第二次全国范围新型智慧城市评价的第三方市民体验调查,共回收335个城市的107万份有效问卷。单志广表示,此次市民评价的平均分比2016年大幅提升,从60多分上升至现在的75分左右,说明百姓对智慧城市的认可度、认知度大幅提升。市民评价还显示,公共交通、政务服务等领域成为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领域。
报告认为,数据科技正在推动智慧城市加速落地,应抓住这一趋势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提质升级。包括利用互联网共享,驱动智慧城市各环节各要素的互联互通,使得服务便捷化、资源均等化;将大数据引入智慧城市,利用数据驱动城市治理,使决策手段更加全面科学,治理模式得到不断创新。
“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可以整合城市的各种系统和服务,提升资源利用的效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城市治理向纵深方向发展。”单志广说,“以5G为代表的移动通信具有广连接、大宽带、低时延、高可靠性等特点,不仅加快了网络速度,也将终端全部纳入网络,实现‘万物皆可联’的状态,为智慧城市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而区块链通过新的信任机制,改变了数据和信息的连接方式。带来生产关系的改变,为不同参与主体、不同行业的可信数据交互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能够优化智慧城市结构。”
据介绍,该论坛由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协调工作组指导,国家信息中心主办,国家信息中心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国信恒达智慧城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办。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wang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