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火了!为了释放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新基建”成为经济领域的高频热词,从中央到地方密集部署实施。如广州新签约16个数字新基建项目,投资总额566亿元;北京近日发布加快新基建行动方案,3年内将着力打造20家左右智能工厂,铺设网联道路300公里;上海新基建方案未来3年拟投资2700亿元等等。
我们熟悉的传统基建俗称“铁公基”,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桥梁和水利等设施。与之相比,新基建之“新”一目了然,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发挥效能,很大一部分主要不是依托钢筋混凝土本身,而是新一代信息网络。这是一张看不见、摸不着的空中之网,不仅托起了云计算、区块链等从无到有的新技术基础设施,同时正在促成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
智能化信息技术看似与土地关系不大,但不可否认的是,新基建之“基”总要落在物理空间里,承载这些项目的实体构件,和传统基建项目一样也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不少地方政府为了尽快推动新基建落地,成立指挥部和专门服务于不同领域项目的工作专班,负责统筹协调建设中遇到的规划、用地、用电、审批、施工等问题,自然不在话下。
然而,由新基建所产生的用地需求,还远不止于此。因为,项目建好了,只是一个开始。我们所面临的真正考验在于:在投资、消费和出口的“三驾马车”中,如何以投资拉动其他两架马车。从长计议,在用地政策的层面,不仅需要给新基建项目本身做好用地保障,还得在其辐射的上下游领域精准匹配,提前谋划布局。
以新基建的“领头羊”5G网络为例,网络建设本身之外,还能带动相关设备以及移动终端的研发和生产,这需要产品开发研制、前沿科学研究等公益性平台的支撑。尽管这类创新基础设施产生效益没有那么快,依然需要持续投入,在用地布局中予以统筹考虑。
而移动终端上的在线教育、智能家居、沉浸式游戏等应用,也会随着5G网络的普及而出现一次消费升级。这不仅意味着人们可以将更多现实中的事,放在虚拟空间里做。那张无形的空中之网,在新基建打造的虚实交互中,即将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改变我们的生活场景。近期有研究表明,屏幕使用行为的增长、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的更深融合,会让传统线下空间面临重塑。如随着移动终端功能日益强大,城市中碎片化的零星空间不一定需要整合后再开发,在混合功能的精细开发后,就可以成为一个同时满足不同的人群工作、学习或娱乐的场所。
可见,新基建打造的虚实相互场景,对国土空间要素呈现出新的诉求。加快新基建,在拉动投资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经济结构中补短板,以更好地支持绿色创新和消费升级,源源不断地产生与高质量发展相适配的动能。由此来看,用地保障不能仅仅停留在新基建本身,更期待统筹多元化战略需求的宏观布局。
来 源: 全国产经平台
编 辑: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