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年对83条城中村实施改造,近5年对183条城中村完成改造——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广州正开展一场关乎未来发展的大规模城市更新行动。这是城市发展进入存量规划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广州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主引擎。
从强化产业导入,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再到补齐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广州城市更新没有停留在物理层面,而是带动城市空间、城市功能和城市质量的提升,最终实现生产、生活和生态等三“生”共融发展。
更新提速:向存量要资源
城市更新正成为不少地方政府推进的重点工作,但像广州这样将其作为一项城市发展战略,还较为少见。
去年8月,在广州市委全会上,城市更新与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并列成为推动全市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双引擎”。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表示,这是广州落实中央嘱托的战略路径和重要抓手,事关广州长远发展。
城市更新也是广州进入新发展时期的当务之急。
根据集约节约用地有关规定,除国家和省指定重点项目享有新增用地指标,广州其余项目用地指标均需与盘活存量土地挂钩。用地“零增长”倒逼广州必须盘活存量低效用地。
“广州产业经济仍在快速发展中,城市建设需做好土地保障,在十字路口,广州必须啃下这块硬骨头,为重大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功能平台落地腾出空间。”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姜莉说。
从十年前的“三旧”改造,到五年前的“微改造”,多年探索让广州具备了推进新一轮城市更新的底气。
“存量土地也是城市的宝贵资源。”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研究院院长骆建云说,“在推动过程中,不能只顾眼前,要为我们的城市未来预留发展空间与设施,更要妥善处理存量资源再开发下各方利益的平衡问题。”
空间、功能、质量全面升级
广州城市更新涵盖了“三旧”:旧城镇、旧厂房和旧村庄改造;“三园”:村级工业园、专业批发市场、中心城区物流园转型;以及“三乱”:违法建设、黑臭水体、“散乱污”场所。
存量空间权属复杂,牵扯多个部门。广州变过去由市区城市更新部门“单兵作战”,为市委主要负责人挂帅的深化城市更新领导小组统筹协同推进,通过强化组织保障,横向贯通、上下联动处置堵点、难点。
在广州、佛山交界处的广州国际智能科技园,现代化的写字楼已拔地而起,“岭南V谷”招牌甚是惹眼。改造前,这里是石灰厂、铁粒厂的旧厂房及仓库聚集地,年利税60万元。目前,广州工控集团及下属企业等30多家企业已经入驻,预计年产值将接近800亿元。
在广州琶洲,除了享誉全球的广交会展馆,这里已成为唯品会、阿里、腾讯等区域总部经济聚集区。在琶洲对面,原本是建材市场林立的鱼珠片区,如今已加入旧厂改造,正在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腾空间。
“城市更新杜绝房地产化,将提供更多中低成本空间用于产业和创新,具体项目还设置好产业建设量的占比。同时,配建中小户型低成本住房,满足新市民、产业人才、低收入人群的多层次住房需求,促进产城融合和职住平衡。”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郭昊羽说。
在全力推进城市更新中,广州首次划定总规模达621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红线”,为建设制造强市蓄力。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张宏伟说:“村级工业园该拆的拆,该提升的提升,最终实现工业用地集聚连片发展。特别是位于‘红线’内的村级工业园,必须重点保障工业用地功能,实现‘工改工’。”
“把最好的配套留给老百姓”
进入番禺区沙湾古镇,一面巨型砖雕艺术影壁映入眼帘,它出自民间工艺大师何世良之手。这里是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岭南文化古镇。雕塑工程是古镇改造的七个项目之一。通过老城“微改造”,游客走在古镇街头,随处可以体会到岭南文化底蕴。
“在千年历史老城中,新活力的实现要求我们坚决避免对历史文化街区大拆大建。”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王宏伟说,广州始终将历史文化保护及活化利用放在第一位,用“绣花”功夫修复风貌,织补功能,让老城更有韵味。
截至目前,广州市已盘活存量用地67平方公里,新增公共服务设施4.75万个、绿化面积871万平方米,既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盘活了土地,也提升了当地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为全国有名的“淘宝村”,白云区大源村居住着近17万人,外来人口众多,出租屋多,物流园多。在更新改造中,全村拆违871宗,“散乱污”场所清理1226家,7条黑臭河涌全面治理,村民收入大幅提高,社会治安状况得到较大改善。
“以前是垃圾围村、污水横流。现在我还可以看到儿时的小溪清水流淌了。”大源村村委会主任贺冬贵感叹,“特别是新建的3公里碧道和14个口袋公园,成为居民休闲好去处。”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广州市副市长林道平表示,广州在城市更新中注重高强度补齐公共服务的短板,“一定要配齐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消防、派出所、老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空间规划要具有前瞻性,把最好的配套留给老百姓。”
“新一轮城市更新不是房地产开发的过程,而是城市实现动能转换和效率、质量变革的过程。”他说。
来 源: 新华网
编 辑: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