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文旅产业迎来金融“暖流”。上海、山东、四川等地出台涉文旅企业的金融支持政策,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降低融资成本,并结合文旅产业特点和模式,探索创新收益权抵(质)押、履约保证保险等增信融资方案。与此同时,多银行新增百亿或千亿级授信额度,积极为文旅企业纾困。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可从扩大低成本贷款覆盖面、“以奖代补”等方面,为文旅企业提供进一步支持。
受疫情影响,文旅企业资金链出现暂时性困境。“多数文旅项目投资回报周期较长,产业集中度不高,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弱。”上海文旅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李萌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对此,上海、北京、四川、山东等地提出加大对文旅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稳定中小微企业授信。四川表示,对符合条件的民营小微文旅企业新增贷款,实际负担利率可低至3.3%,免除贷款押品评估费、抵押登记费。上海市则引入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保险子公司等,提供符合需求的增信融资方案,加大对文旅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另一方面,政银企合作联动进一步加强,积极为文旅企业纾困。近日,文化和旅游部与中国工商银行(5.150, -0.01, -0.19%)在京签署协议,由工商银行为文化和旅游行业提供1000亿元新增授信额度。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和建行上海市分行也于近日表示将分别安排150亿元和100亿元专项信贷额度,保障文旅企业资金需求。华夏银行(6.500, 0.03, 0.46%)北京分行行长李大营表示,2020年将确保实现文化企业贷款金额、有贷款余额的文创客户数双增长,增幅均达15%以上。
政策支持下,文旅产业已逐渐恢复正常运转。据文旅部数据显示,截至3月16日,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3714家A级旅游景区恢复对外营业,复工率超过30%。近期,上海、陕西、江苏等近20个省市的本地旅游经营活动也相继开放。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文旅行业尚存“复工”和“复产”不相匹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市场需求有限,消费量难以支持文旅企业的运营成本和人力成本等。李萌表示,可考虑扩大低成本贷款的覆盖面,同时更加合理地利用政府牵头的产业专项资金等金融资源,对部分文旅产品和企业采用“以奖代补”的扶持方式,围绕“稳企业”、“稳就业”这两个核心命题进行一定的调整。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wang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