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极限运动出圈 “网红”旅游市场成熟了吗
http://www.funxun.com房讯网2020-5-21 10:18:40
分享到:
[提要]随着张家界天门山景区翼装飞行事件不断发酵,社交平台上掀起了一场关于极限运动旅游的讨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这一旅游新业态是否已足够完善到可以向大众普及。

  随着张家界天门山景区翼装飞行事件不断发酵,社交平台上掀起了一场关于极限运动旅游的讨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这一旅游新业态是否已足够完善到可以向大众普及。5月20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全国已有40多个大型景区引入了极限运动项目,覆盖翼装飞行、速降、蹦极、跳伞、高空滑索、滑翔伞等多个类型。在业内看来,在极限运动旅游迅速“出圈”成为新卖点的同时,极高的危险系数也对景区安全管理、游乐设施制造维护等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至少40个景区引入

  在近期引发热议的视频《后浪》中,频繁闪现热衷跳伞、攀岩等极限运动旅游项目的年轻人的身影,让供给端越发意识到,这种新型的旅游业态正在以超预期的速度走出小众消费领域。然而,张家界天门山景区翼装飞行事件的出现,也让更多的人开始正视起这个新兴的市场,似乎与“成熟”之间的距离还十分遥远。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国内已公开宣布引入极限运动项目的景区至少有40个。北至内蒙古、南到海南,从传统的蹦极、攀岩,到近几年新晋的悬崖大秋千、速降等,极限运动旅游项目遍布各地的自然景区之中。

  以悬崖大秋千为例,目前已开展此类项目的景区包括北京十渡风景区仙西山水洞寨、重庆丰都九重天、贵州贵阳“猴耳天坑”等10处左右,其中约一半都位于重庆。近期因一则视频在网上走红的“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秋千”就位于重庆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内。

  实际上,近几年,不少地方都曾提出,将以极限运动旅游为代表的体育旅游作为当地重点发展的旅游产业。

  不过,目前业界对于极限运动旅游的定义尚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资深极限运动旅游专家黄亮表示:“跳伞、高海拔的户外登山、翼装飞行、桨艇式、单次乘坐1-2人的漂流、山区户外的攀岩、滑‘野雪’、攀冰都属于极限运动。而带有这些活动的行程就是极限运动旅游。但大型悬崖秋千、蹦极等项目,更多是属于刺激性较高的游玩项目。”

  然而,随着我国旅游需求的日益多元化,从广义上来说,不少网友也认为,蹦极、大秋千、滑索、翼装飞行、跳伞等危险系数相对较高的项目都属于极限运动的范畴内。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副教授乔光辉就表示,当极限运动与旅游融合后,这类项目就有了更为宽泛的定义,如蹦极、滑索等项目,也可以称之为“极限运动旅游”项目。

  行业虚火

  “近几年极限运动旅游火‘出圈’,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各种短视频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广泛传播。” 乔光辉表示,虽然早年间我国就有景区尝试引入极限运动,但近两年,一些网红旅游项目的出现催生了这类项目出现集中上马的现象。

  乔光辉认为,对于景区来说,极限运动项目因刺激性较强、博人眼球,可引来更多的关注和流量,而正因如此,其也成为部分景区营销的重要手段。

  然而,多位专家也表示,极限运动旅游项目究竟有多大的“带客能力”,还要看景区的具体类型。黄亮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如攀岩、翼装飞行等对专业性、自身综合素质、装备有较高要求的活动,传播的途径多为“驴友”圈、协会,以及专门的户外运动公司等层面。“这类极限运动其实还比较小众,更多的是有这一爱好的人或社团进行路线规划,而景区则只是整个过程中的最后一步。真正由景区组织的极限运动数量并不多,涉及的客数量也比较小众。”他举例称,以攀岩为例,包括室内攀岩在内,参与过这项运动的人,真正愿意到户外岩石或山林攀岩的,大约只有10%。其中真正花费时间进行规划路线、购置设备的,可能只有1-2成。

  “不可否认,在主打刺激体验的景区内,游客确实更倾向于体验这类项目,排队时间较长的也往往都是极限运动类项目。”乔光辉分析称,虽然这类项目能够带来一定的关注度,并转化为客流量,但整体来看,仅冲着“打卡”极限运动前往景区旅游的游客到底有多少,还有待观望。上述资深景区经营者直言,从目前同行的运营情况来看,引入极限运动的景区,基本只有在项目宣传初期会形成暂时性的、较明显的流量增长,但随着游客新鲜度逐渐下降,尤其是其他景区也引入类似项目之后,极限运动能为景区带来的二次消费增量就十分有限了。

  有旅游景区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为丰富景区内的旅游产品,该景区引入滑索等刺激性项目已有3-4年的时间,但目前景区的主要收入还是以门票为主,引入项目占总收入比重仅为1-2成左右。“景区以自然观光为主,前来游玩的游客年龄群体很广,但真正选择刺激类项目的游客则有限,基本集中在年轻客群,占游客总量的比重并不大。”该负责人表示。

  安全底线

  归根结底,人们对于高风险的极限运动旅游最关注的还是安全这一底线。据不完全统计,今年4月以来,我国景区极限运动项目就已至少出现过3次安全问题。

  国内游乐设施设备资深专家、季高集团总裁李慧华介绍,整体来看,目前国内的游乐设施设备市场中,制造、销售高危险系数大型设施设备的本土企业并不多,但目前我国对于大型游乐设施已有专门安全规范,并且是强制认证标准,不论是过山车、海盗船还是空中滑索等都属于特种游乐设备,没有通过上述安全规范认证都是不能运营的。

  “然而,不可否认,在任何一个行业,市场的发展永远是快于行业标准认定的。”李慧华直言,尤其是在当前极限运动旅游业态日新月异的情况下,不能排除有一些新兴项目在国内还缺乏相应的标准体系和监督机制。李慧华表示,目前大型设备前期投入和维护成本都要比小型设备大得多,按照规定,前者不仅要有专人进行维护、每年复检,而且就连运营人员也需持证上岗。

  不过,有知情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为开展攀冰项目,一些景区会在岩石上进行加工形成冰面后对游客开放,虽然景区也会配备巡视员、安全员,但这类运动专业性较高,只有专业人员才有充分的能力进行安全防护。“我国的景区在开展极限运动方面仍处在摸索阶段,有的景区甚至还在和参与者‘取经’。对于景区来说,极限运动项目一旦出现事故,就将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所以景区开展这类活动一定要谨慎。”该知情人士表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进一步指出,部分挑战性较高的项目,并不是完全适合大众的,即便如此,景区在引入新兴项目时仍需进一步加强监管,设立准入门槛,并定期进行抽查,从源头上减少安全隐患。

  在李慧华看来,在当前国内景区门票降价甚至是去门票化的大背景下,通过一些刺激性的网红极限运动项目来制造话题,在短期内确实可以获取一定的流量,很多景区都扎堆入局,但并不能代表所有人都能分到一杯羹。在当前旅游需求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景区要拓展收入来源、提高二次消费,需通过度假化转型增加内容,形成两日游甚至多日游的吸引力。

  尚游汇文旅董事长钟晖也表示,目前国内景区点大部分以门票经济为主,引入的网红刺激类产品同质化现象也比较严重,尤其是滑索、玻璃栈道等项目更是频繁、扎堆出现。他进一步分析,未来景区应注重开发多样性的内容产品,以自身特色来留住游客。

  来 源: 北京商报     

 编 辑:liuy

分享到:
广告
推荐阅读
推荐楼盘

· 中海空港中心 [顺义区]

· 中海瀛海大都会 [大兴区]

· 珠江·峯汇国际 [昌平区]

· 新时代国际中心 [丰台区]

· 金融街国际 [西城区]

· 京投万科西华府 [丰台区]

· 华瑞大厦 [朝阳区]

· 北京·壹号总部 [通州区]

· 万科·天空之城 [昌平区]

· 鸿坤·国际生物医药园 [亦庄开发区]

广告
房讯推荐
热点资讯
房讯网关于版权事宜声明:


关于房讯-媒体报道-加盟房讯-广告服务-友情链接-联系方式
房讯网 版权所有 2001-2020
京ICP证100716号
广告服务:010-87768550 采编中心:010-87768660 技术支持:010-87769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