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写字楼市场继续承受租金、空置率的巨大压力,但随着全国范围复工复产,经济逐渐恢复,以及利好政策推动,前期受抑制的需求将逐步放量。
以上海为例,在长三角一体化和临港新区金融开放的大背景下,上海市政府相继推出营商环境改革3.0版方案、加强投资促进32条、进一步利用外资24条等举措,激发内外资企业需求。CBRE世邦魏理仕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上海房地产市场回顾与展望》显示,2020年上半年上海写字楼需求逐步复苏。上海多元化的经济结构为写字楼需求的复苏奠定优势,金融、TMT、专业服务、消费品制造业和医疗生命科学行业多点开花。
陆家嘴历来被视为上海写字楼核心区的代表,位于该区域的中国人寿金融中心即将迎来浦银理财、新韩银行上海分行等进驻。
不只是上海,今年以来,中国人寿旗下分布各地的"国寿金融中心"写字楼项目均迎来又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北京国寿金融中心,继诺华制药之后,瑞士再保险即将入驻。在西安国寿金融中心,舍弗勒、招商信诺和农业银行研发中心西安研发部等签约入驻。在苏州国寿金融中心,首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分行成为落户于此的新成员。大连中国人寿希望大厦近期已与通用电气、韩国农水产食品流通公社等签约。深圳华侨城大厦自去年年底面市以来,已吸引北京银行、新疆汇和银行、亚洲财经资讯、百胜餐饮(深圳)有限公司等签约入驻。
即便没有疫情,2019年写字楼和产业园在供应量不断提高、吸纳量不足的背景下,本身已经产生了物业空置率上升的情况,业主自身经营尚面临一定挑战。原本的市场压力叠加疫情,考验的是写字楼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是区位,从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苏州、西安、大连的"国寿金融中心"项目来看,这些项目均位于当地CBD、高新区等核心区域,集合功能定位优势和交通、服务等配套资源。硬件品质是写字楼的另一竞争力所在,针对的是企业对于优质办公环境的需要。运营能力同样重要,这贯穿于日常的各个环节,让租户感受到团队的专业性和项目的差异价值。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各地相关部门发文或倡议,为企业减负。据了解,各地"国寿金融中心"项目已为108家中小企业减免租金等费用1351万元。
第一太平戴维斯指出,疫情期间,物业管理一线人员对保障楼宇安全起到了关键作用,未来租户再选址时会倾向于更专业的业主与优质项目,也更关注楼宇健康、韧性、灵活性以及应急预案。
根据机构测算,二季度上海高级写字楼的空置率攀升至20%、深圳急增至21%、北京的空置率也出现了2009年以来高位,达到15.5%。均为至少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疫情将改写未来写字楼的发展形态,企业租户对写字楼的硬件、服务等都会提出新的要求。
因为疫情,科技手段在远程办公中得到广泛使用。实际上,用科技赋能写字楼已是行业趋势之一。科技的应用,让楼宇更加智慧、绿色。在"国寿金融中心",智能照明、智能新风系统、无人机安保等商业地产与科技的结合,正不断为入驻企业节约成本和资源、为员工提供更高效、智能的工作环境。
服务是写字楼运营能力的体现,自"国寿金融中心"开启布局之际,就开始主动加强服务能力,为入驻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发挥综合金融服务优势。与此同时,对所在区域小金融生态圈的打造、国寿课堂等活动的推出,也成为项目特色。
在疫情冲击下,很多行业开始修炼内功,而写字楼行业则是受到疫情与供求关系双重压力,"软硬兼修" 的项目不但意味着可以赋能租户,对于项目自身还具有提高抗压力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