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门庭若市到鲜有问津,从一间难求到降价招租,这是2020年大部分城市写字楼面临的现状。疫情期间,国内一二线城市写字楼空置率大幅攀升。写字楼一边作为亮眼地标刷新城市高度,一边又面临大门紧闭、铺位空置的窘境。这不仅是“天际线”控制给城市带来的“面子”伤疤,更是经济加速转型的警示。
一二线城市写字楼市场总体供大于求,楼盘增量难消化。据统计,2015年至2017年是楼盘项目开发与交付的高峰期。受经济环境影响,各地写字楼新租入驻企业减少,又由于业主持续减租,原有租户升级或扩建办公室的需求大于搬迁需求,致使市场对新增供应楼盘消化缓慢。
疫情影响下,一些中小企业办公需求萎缩明显。同时,灵活办公、远程办公、居家办公成为趋势,再次降低了企业对办公面积的需求。写字楼人气不再,办公区虚位已久。一些地方因盲目追求高度与噱头患上的“摩天大楼依赖症”,需要政策供给方、开发商和城市规划方共同“医治”。
应努力调整思路,减供同时激活存量。目前,已有城市在供给侧缩减商服用地供应量,也有地区鼓励盘活商务用房存量,将其改造成展览馆、图书馆等公共服务设施;或将商业用地调整为居住用地,允许开发商把自建商业综合体、写字楼等改为自建长租公寓,并享有专项资金补贴。
应着力理性规划,“天际线”也可以“接地气”。要打破思维定式,写字楼招商可由企业分散招商转向由政府层面统筹的集中招商。开发商不应将目光只聚焦在“破纪录”或“高大上”的项目上,而应考虑适当降低价格,为小微企业设计一些“接地气”的办公资源。
应发力数字转型,主动对接新产业带来的新机遇。一些新兴产业的办公租赁需求逐渐增多,如在线教育、直播电商等。因此,加快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构建智慧城市新格局,没落的写字楼才有机会被重新点燃活力。
来源:半月谈
编 辑:chen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