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之上,是热热闹闹的商业步行街。鳞次栉比的商务楼宇间,文艺范儿的美术馆、书店、餐厅、文创市集,散发着都市里的烂漫烟火气,与运河千年古韵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地面之下,是承载车水马龙的环形隧道。小汽车在地下穿行,一个个隧道出入口将车行者与一座座商务楼宇、一条条步行街、一个个地下商业圈,无缝连接起来。
而在半空中,一道道连廊勾连起地面主要楼宇、商业区,乃至运河码头、高线公园,构建起一个立体的都市生活圈。
这是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的未来图景。作为本市首个红线内外、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的项目,运河商务区将打破当前绝大部分商圈市政道路与商业项目泾渭分明的“刻板印象”,让每一寸土地释放发展活力。
打造分时步行街
运河商务区坐落在城市副中心五河交汇处,规划面积20.38平方公里,由新城金融服务园区、运河商务区启动区和0101街区(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三部分组成。启动区规划面积约3平方公里,包含52个地块、16个开发项目,涵盖商业、办公、公寓、酒店、住宅等多种类型。
北京市知名的商务区不少。新兴的运河商务区被定位为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是中心城区商务功能疏解的重要载体;将重点发展金融和总部经济,积极打造北京财富管理中心和高精尖产业集群。
“商圈内将出现分时步行街,白天走人,夜里走车。”通州区新城管委规划科负责人冯宇介绍。分时步行街是运河商务区设计规划的一大特色。“这也是项目区红线内外、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带来的亮点。”
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好理解。即通过建设地下环隧,把车流引入地下,为街面让出步行空间。“红线内外一体化设计”是什么意思?乍一听这专业名词,很多人会感到费解。
“其实就是道路内外空间一体化设计的意思。”冯宇解释,商务区由一个个商业开发项目和一条条市政道路组成。过去市政道路建设任务归政府部门,商业开发项目由开发商来完成,开发项目的边界就叫“红线”。
很长时间以来,道路的设计和开发项目的设计是各自进行,建成后彼此间的区分也非常明显。道路由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绿化带、机动车道几部分组成。道路两侧是商业空间。一样是路面,市政道路铺的是柏油,跨过马路牙子,转换到商业步行空间就变成了石材,界线分明,风格迥异。
而“红线内外一体化设计”正是要淡化传统市政道路与商业空间之间的界线,营造风格统一、没有割裂感、可以拉近人与商圈距离的更高品质街区空间。
通过前期的工作机制创新,在运河商务区启动区,永顺北街、北关中路(北段)、新华东路(北段)、北关北街等9条主要道路,都将进行“红线内外一体化设计”。
在红线内外一体化设计后,部分有条件的街道将变成分时步行街,成为地区商业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夜晚可走机动车,但主要服务于运送货物、清运垃圾的设备车辆。
市政路变“艺术大道”
位于运河商务区启动区的新光大中心项目,率先启动红线内外一体化设计。该项目地块中有3条主要道路,都由开发商连同商业开发项目进行统一设计。
“项目区内的北关中路南段,沿线有美术馆、书店,我们的设想是打造成一条艺术大道。”新光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从规划效果图来看,这条约310米长的道路不再像普通市政道路那样,机动车道、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等通过隔断彼此分割,而是通过巧妙的空间设计,把道路本身和两边的商业项目融为一体。
首先是路面铺设材料和花纹与商业项目外围空间保持一致,虽然保留了马路牙子,但是坡度小,不妨碍空间的连续性。其次,道路重新进行了功能分区,中间设计了8米宽的休闲带,休闲带中有绿化、艺术展览、休闲座椅、市政设施,方便游客逛街的时候休息。
改造后的北关中路南段将变身分时步行街,白天,机动车通过地下环隧进出,街面留给商业和行人。晚间,部分设备车辆可在路面上通行。
目前,北关中路南端两侧的公寓和商业楼正在进行外立面提升改造,将嵌入更多休闲、时尚、文艺元素。配合商业业态的调整、提升,今后这条路后将打造成散发文艺气息的运河商务区艺术大道。另外,新光大中心项目区内的永顺东街东段将打造成繁花大道;芦庄南街东段将打造成充满烟火气的美食画廊。
不仅仅对市政道路进行一体化设计,新光大中心还对邻近的地铁6号线北关站C口站前广场进行了设计提升。高低错落、不同材质的艺术装置,将在今年下半年出现在北关站C口。通过一体化设计,地铁口的景观氛围将和运河商务区更为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一体化设计为商圈增活力
按照规划,运河商务区启动区内的9条主要道路中,新华中路、北关中路将打造成分时步行街,日间不允许车辆出入,夜间可允许服务性车辆进出;永顺一街、永顺东一路正常通行路段均不设置公交停靠站。
目前,九条路的道路横断面均已确定,永顺东路宽40米,永顺北街宽35米,永顺一街道路横断面宽20米,其余六条路横断面均为25米。这九条道路的规划设计,都摒弃了传统的行道树树池设置方式,而是将绿化带与设施服务带一体化设计,增加街道空间的绿化面积。智慧灯杆、wifi全覆盖、自动喷雾等现代科技手段将在街区内普遍应用。
道路设计还融入海绵城市理念,采用一定比例的透水铺装,结合绿化隔离带设计成下凹绿地,在满足暴雨时地面径流可以顺利排出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绿化地块的渗透吸收效能。
去年底开工建设的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今后也是运河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运河商务区启动区在全市率先尝试的“红线内外和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的理念,将在该项目中有更彻底的体现。
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的沙盘模型显示:该项目地面层是都市生活圈,地下一层是城际车站进站厅、城市公共空间和商业配套设施;地下二层是城际车站候车厅和出站大厅,以及地铁平谷线、地铁101线、地铁6号线的换乘空间;地下三层是城际车站站台与轨道层。
通过一体化设计,副中心综合枢纽站将实现商业、交通、休闲的有机衔接。为方便市民旅游观光休闲,枢纽站的地面层还将建设一条长约2公里的空中走廊,串联北运河码头、枢纽站地面主要商业楼宇和六环路入地后在原路段上新建的高线公园。未来的运河商务区将通过多元发展、立体发展迸发出无尽活力。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wang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