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新基建”很流行!
而2020年,也被誉为“新基建元年”!
啥是新基建?即5G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产业互联网等,它们绘就中国经济下一轮发展新的路线图。
新基建风光的另一面,是传统“老基建”的相对落寞。
有人说,房地产太重,太传统,以钢筋水泥筑成的房地产,似乎继移动互联网之后,将又一次错过科技新风口。
真的如此吗?
事实上,房地产与新基建的关系紧密,老潘要说:“没有地产新基建,就没有真正新基建”。
为何?答案在于中国“泛地产”承载了人们生活大半时间与空间:在生活领域,居住、办公、商业活动、文旅休闲等都与房地产空间相关,而房地产自身16万亿超级产业,也涵盖规划、建设、运营、服务庞大上下游产业链。
所以,大时代下的新基建如果要发挥能动性,房地产不可错过。
那么,基于老基建房地产的“焕新之路”,如何入手?
其实行业过去几年早就有革新者,但大多都在前中端,后端发力不足!
比如在前端建造领域,装配式建筑、BIM系统已经逐渐蔚然成风;
比如中端营销领域,疫情对房企数字化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截止2020年5月,144家房企上线了线上售楼处,线上营销和数字营销成为房企标配!
唯独在后端“大服务”领域,房地产“黑科技、智能化”还处于传统阶段。
但这个市场巨大,据有关数据,物业是万亿级市场。
你看看,当下各大房企物业纷纷上市,都在逐鹿占位。
社区物业服务,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通道!
Part1新科技,让社区服务加速“焕新升级”
1、房子产品好,未必住得也很好!
你的小区可能定位高端、建筑挺拔,社区内绿草如茵、园林恢弘,室内空间明亮、装修堂皇,你时常为自己的选择感到自豪,但实际居住中,你也难免遇到一些烦恼:
开车进出小区,上下班高峰期门口排队竟能提前遭遇堵车;
出门忘带门禁卡,在小区门口要核对身份、虽入内但依旧觉得繁琐麻烦;
亲友来访,车人都被阻挡在门口,保安电话来确认访客身份,你一方面赞赏物业尽责,一方面却也难免不胜其烦;
懒得做饭点个外卖,却也担心“陌生外卖员是否会在小区溜达,是否有安全隐患”。
白天忙于工作或是出差无法照看孩子,总担心熊孩子在家里(或社区里)乱跑出什么纰漏。
而从物业服务者的角度看:
数百上千业主生活中的小麻烦,别看小,但累积起来之后对于物业服务者来说就形成了巨大工作量。
物业服务人员忙碌于繁琐细节,奔跑于不同场景,疲惫于重复沟通,工作效率低下不说,对物业员工而言也极度缺少成就感。
“用心服务”其实是每位物业服务人员都想达到的标准,无奈人的精力已被手、脚、脑、嘴的忙碌“用满”,实在无暇他顾实现“用心”。
一个问题是,能不能用新科技、智能化把人很多琐碎工作解放出来,做更有温度、创意的客户服务?
2、想要住得更好,可能还得靠“新科技”
中国新基建的领军者华为,携手中海物业旗下科创公司兴海物联,联合发布“吾瞰”智慧社区解决方案,基于华为沃土数字平台,快速构建社区场景应用,以“新科技、新平台”为房地产服务业赋能。
最新的样板案例,在深圳老社区中海华庭,如上所谓的业主生活痛点、物业服务烦恼,在“智慧物联”的科技力量下得到了突破。
智慧样板案例中海华庭
华为&兴海物联联合发布“吾瞰”智慧社区解决方案
针对社区生活、物业服务的痛点,细化至运作、安防、通行、设施、资产、能效和环境空间等多维度,这个体系通过“城市运营中心+项目”的运营模式,提出了 “五看”理念,并将其全面覆盖:
1、门岗“看人行”:火眼金睛的智能“守门人”
对出入小区的人员进行分类,借助兴海物联独创的“白灰黄红黑”五色名单,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自动抓拍人脸与名单内人员进行对比。
普通业主进入白色名单,自动识别,无需随身携带门禁卡,秒过;
陌生人员被识别为“灰名单”,自动提醒人工登记,确认身份后进入小区;
业主亲友来访则进入黄名单,通过业主发送二维码-门岗扫码形式确认身份进入小区;
重要业主、贵宾访客、生病业主为红色名单,在小区门口被摄像头识别后立刻通知门岗,工作人员将亲自为其提供服务;
而一旦曾有偷窃、冲突等前科的人员接近小区,立刻被识别为“黑名单”,禁止进入,从源头上确保社区安全。
2、看车行:让业主和物业都杜绝无用功
车行场景无非如下几种:身份识别、费用缴纳、突发状况,而其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则是减少等待、处理时间,尽可能实现快速通行。
无感通行、移动支付、异常告警、信息补录,这四大动作覆盖了车行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对业主来说,是实现快速通过。对物业服务来说,则是降低识别、沟通成本,把那些繁琐的登记、数据处理工作交给系统,而将精力集中于柔性沟通与突发事件处理上。
3、看视频:用AI解放人眼,优质服务必须“有图有真相”
突发事件通过视频记录、随时传送警告,让物业服务者能够在事件前期、发酵期就能及时掌握情况并现场处理。并且视频留存回溯作为后期处理问题的证据;
用AI替代人看视频——日常时期AI云瞳,周界防范,通过360°无死角的监控,物业服务中心人员只需通过平台进行视频巡视,通过摄像头检查每个社区是否出现异常;
而业主最关心的孩子在家里(社区)的动向,同样可以通过兴海物联小七当家APP随时查看一举一动。
4、看设备:云上在线的“千里眼”
传统的物业服务中的设备维修工作是在“等”,往往是设备出问题后才前往维修,这种模式一方面错过了维护时间,提高了维修成本。另一方面导致维修人员大多数时间无事可做、但突发状况时又容易焦头烂额,形成人力的巨大浪费。
而设备“上云”,就相当于是拥有了一双随时在线的“千里眼”,对社区机电设备、电梯设备、消防设备等进行24小时监控,出现异常即报警至物业服务中心,维修人员手机APP同步接单处理——这些问题,往往是在对业主生活产生实质影响前就已解决。
5、看对讲:万物互联的“顺风耳”
华为和兴海物联将“万物互联”的概念,在社区对讲与业主手机之间做了一次小小尝试,却解决了业主的大问题。比如访客登记、维修呼叫,都可以通过业主手机APP直接连通物业对讲机的形式,提高沟通效率。
Part 2“万物”在变 社区服务更在变!
“五看”模式,是兴海物联基于与华为共同打造的X-StarT星启物联网平台的最新研发成果。
这也是房地产服务业与科技服务业的跨界联动。
而从行业角度看,中海华庭所尝试的“五看”,背后深藏的是行业的“五变”。
1、服务“变快”——问题解决更快、系统迭代更快:首先从用户角度,意味着出入小区通行更快、工作生活界面切换更快、工作流程推进更快;其次从企业角度,意味着物业服务过程更快、模式更新更快。
尤其是华为提出的“万物智能”,其所代表的AI自我学习功能,将大数据应用于软硬件自身的升级学习,从而让整个系统成为一个会学习、可进步的迭代系统。
2、服务“变轻”——用更少的人服务更多的客户:大数据的引入,极大减轻了传统物业服务领域所需的识别客户、积累客户等需求,降低对人力的依赖,使得运营成本变轻;而新技术的运营,实现能耗成本降低,人工智能使得沟通成本变轻。
3、服务“变清”——让数据可视、让问题可追溯:数据化、视频化的技术,让每一个细节都真实。通过万物互联的技术手段,让数据糅合,可视化,从而给予用户与使用者更清晰的体验感。
4、服务“变缓”——化争执于真相:社区里因为事实认定、责任认定等产生的争执,因为新技术的引入而变得有据可查,无谓的纷争发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5、服务“变暖”——专注于提供温度服务:如上的“更”,实现了这里的“暖”。其一是智能带来的温暖;其二将服务人员从繁琐的无趣工作中解放出来,只专属于为业主提供“温度服务”,从此,社区服务中的人与人,只存在温暖的关系。
五变来自“万物“之变,华为将之表述为: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
在老潘看来,这三者关系是——
全面感知的万物感知是基础,如人的皮肤、眼睛、鼻子,通过视觉、触觉、嗅觉去洞察外面的各种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
泛态连接的万物互联是手段,把数据入库,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互联互通。
主动服务、智能进化的万物智能是可持续的机制,正如人的大脑去思考,支配我们整个的行为。
Part3老行业,新未来
强强联合蕴含巨大能力,华为的线上基础支持+兴海物联的线下场景应用与客户资源,未来将这一地产服务“新基建”落地的想象空间极其巨大,是一个千亿级的蓝海市场。
这或许是一次对中国房地产服务业乃至中国人居住、工作方式的颠覆性变革。
而对房地产行业来说,变化正在发生。
此前,房地产业也曾经经历过从“卖房子”到“卖空间”再到“卖生活方式”的理念进化,三个阶段可以说分别对应了城市化初、中、高三个阶段人们对居住的需求——从解决住为主,到谋求空间层面的进阶,直至希望房子和其附属的配套功能等能承载生活的更多想象。
而在新基建时代,房地产社区其实正在成为一个人、机、物、事的深度融合体。
通过数字智能的引入,未来的建筑和园区和人一样,出生、成长、求学、毕业、成家、生活、创造价值。成为融合人、机、物、事赋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在新房领域,这意味着让人疲倦的产品力创新,越来越同质化的产品形态,有望迎来科技引领之下的新动能、新护城河。智慧社区,会成为营销溢价的支撑,也会成为品牌价值的保障。
另一方面城市中大量存量物业,也对物业本身的科技势能提升有极大需求。
Part4好戏在后头:未来社区生活“新畅想”
智慧社区已经不只是概念,而是加速落地的现实。
而未来的地产社区,也将因此迎来颠覆性的改变。
而除了居住层面的社区,“智慧+/互联网+”在更多的层面也将铺展,房地产研究机构易居克尔瑞的研究将之总结为全屋智能、智慧社区、智慧商业、智慧办公、智慧康养、智慧文旅、智慧园区、智慧建造、智慧营销九大场景。
在这九大场景里,以下的畅想也许将很快成为现实。
比如无人驾驶与智慧社区的结合——无人驾驶被视为是5G最重要的应用场景,而无人驾驶技术与智慧社区的“看车行”模块融合,也许在未来,可以实现,上车之后在睡梦之中,从驾驶、进社区或是写字楼、商业广场到停车入库,都无需人工,我们可以在睡梦中到家、购物中心或办公室?
比如机器人技术与智慧社区的结合——大数据通过对外卖等数据的分析,智能分析出业主的饮食喜好,结合未来的机器人技术,或许我们可以大胆的畅想:
通过手机APP召唤物业,合作商户经过门禁快速将新鲜食材送上门,而美食机器人则上门“做菜”。
比如大数据技术与智慧社区的结合——业主的消费数据、医疗数据、教育数据等存储于云端,物业以有温度的服务,先业主而想,时刻提醒业主及时缴纳费用、为业主提供教育咨询或是线上教育服务、物业针对业主私人需求有的放矢地引入医疗专家提供专属服务——我的家比我更懂我,并非虚言。
如上只是老潘根据智慧社区的理念所做出的一些畅想,未来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社会中,这一切也许并不遥远!
是时候,对中国房地产社区服务这个行业进行新科技全面赋能了!
在这一块,华为和兴海物联的“吾瞰”智慧社区解决方案,全面出手了!
来 源: 大众新闻
编 辑:liuy